为了孩子 用心实践新<纲要>_园长经验
为了孩子 用“心”实践新《纲要》
水土小学 朱英
今晨,和往常一样,我又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所不同的是,我心里似乎在期待着什么……是的,自从扬洋第一次怯生生的叫“好”开始,我就一直这样期待着,希望听到她更响亮更大方的声音。
终于,她来了,同样是妈妈带着,只是没有让妈妈牵手,头上的两条小辫一翘一翘的格外耀眼。我正想招呼,不料她一反常态,跳跃到我的眼前,一双大眼睛充满自信地望着我,就象她在表演游戏时的表现一样,甜甜的叫了一声“早”,然后便略带羞涩地跑开,很快就融合在小伙伴中了。我回过头,看着扬洋的妈妈,她那曾经忧郁的的眼里,闪着泪光,随后,也对着我,会心地笑了。
是啊,都上过两年园了,孩子还是那样“羞怯,认生”,酷似“小时侯的我”,要是继续下去,就会发展成象我一样自卑,内向的人,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会在生活中产生很多的不适应。导致不仅没有快乐的童年,连自己的一身都会受到影响。 新《大纲》要求我们“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基础”我确实责无旁贷。
然而,这不是一件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凭自己的直觉,开始了心与心的交流,在与、与孩子的交流中,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那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自由放松的空间——因为,近年来,由于家长着急,给孩子采取了强制措施,制造了紧张气氛,比如,要求孩子到园时必须向问
好,如果不这样,回家就要受惩罚,也作出了类似的要求,真有点“双管齐下”的气势,其实,站在孩子的角度一想,就知道这是一种多大的压力。同时,为了帮助孩子,家长还常常说这一类的话:你的嘴是长来干什么的呀,不说话别人还以为是小哑巴呢……..有一次可能是逼急了,孩子居然说:“就是,拿把剪刀来,把嘴巴割掉”说罢,便伸着小嘴巴,等待“任凭你割”的样子,让人既揪心,又无奈。我想,先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重新去找到和平常孩子一样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慢慢忘却自己曾经有过的羞怯。于是,我建议废除了那些规定,对孩子暂时不能作到的事故意视而不见;帮助孩子的时候尽量从正面入手,不要讥讽和责备。在安排座位上,我又有意给安排了和她熟悉而又非常活跃的小朋友同桌。
然后,给孩子营造一个敢说想说的大环境,以整体带动个别。我想,只要心理正常的孩子都是上进的,都迫切希望能得到的认可,更何况象扬洋这种本质聪明的孩子呢?通过“听故事”,“表演故事”,“评价故事中的角色”等系列活动,孩子们渐渐明白了要大胆发言,大胆与人往的重要性,都愿意做一个大方的孩子;为了进一步让内容深入下去,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烙印,有效仿的对象,我还以民主测评推选的方式,树立了榜样,大加赞扬。另外,建立激励机制:凡是这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孩子,都给以小小的奖励,比如,送一件小礼物、一个五角星(虽然有点过时,但只要时机把握好,也挺有效的)、让老师拥抱一下、让小朋友送给他“你真棒”或小物件等等。有一天,只有扬扬一个人得到了的小礼物,从同伴们羡慕的眼里,由于感到了特别的自豪。
渐渐的,从那里,我知道孩子已经有了说的愿望,而且我也感觉到了,所以,下一步,应该提供给孩子以切实锻炼机会。但不能过多,不能再一次给孩子造成心里负担。最好能让她能在锻炼中体会到快感。首先,我给他安排了一些固定的任务,比如,当小组长(后来根据他进步的情况漫漫加重任务,让需要说话的机会增多,如:由当委员、当班长到想法帮助不爱言语不听话的小朋友)等;其次,充分利用本校,给他一些较自然的锻炼的机会,比如,帮老师拿东西,帮老师带口信,开始的时候,都叫别的小朋友陪着,再漫漫的找机会让他单独行动,事成之后,他当然少不了受到们的夸奖,他渐渐活跃起来。
最后,以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形式,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更明白自己该怎样做。如,“和陌生人谈话”“我出去散步碰到了熟人”“回家途中”等主题,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等到时机差不多了,孩子都能象表演一样时,我就单刀直入,向孩子直接提出具体的要求了。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终于有了今天的起色。
但我知道,这离“形成孩子的良好个性”还差很远的距离,因为,孩子毕竟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且要让某种好的性格在孩子心中根深蒂固,是本来就需要时间的,需要很大的耐心,但既然孩子已经开始有起色了,我们就没有理由放弃。只要沿着新〈大纲〉的指引,只要想到自己是在为孩子的一生奠基,以“心”去实践,我相信会有彻底改变扬扬的一天的,不仅是泱泱,全班的孩子门在毕业的时候,一定都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