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要成为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_家园共育
分析与思考
这个案例涉及到园园长工作、工作、工作的开展。案例中的何园长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是比较妥当的。
一方面,园长对待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得当。当家长怒气冲冲地对教师工作发泄不满时,园长没有与家长针锋相对,避免了矛盾激化;也没有推卸责任,对家长爱理不理;而是先稳住局面,弄清情况,进而消除误会,并主动道歉。可见, 园长对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认识得非常清楚,能够真正地把家长当作幼儿园服务的对象,积极主动地成为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桥梁。家长既是幼儿园服务的对象,又是幼儿园工作的合作者、监督者和评价者。家长到幼儿园不只是听幼儿园的要求、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的,还有权利对幼儿园工作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园长和教师应虚心地接受家长的批评, 听取家长的意见。同时,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保教好幼儿、服务好家长是幼儿园的任务, 其中保教好幼儿是基础、是主导,是设立幼儿园的根本目的,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幼儿园也正是通过保教好幼儿为家长服务的。因此,当家长在保教工作方面有疑惑、要求时, 园长和要尽可能耐心细致地帮助家长,较好地发挥幼儿园的社会职能。然而, 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员, 并不完全了解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在教育上相应的措施,教育观念可能不正确,再加上有些家长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有时可能不太冷静,过于急躁、片面,提出的意见、要求可能不太合理。这时, 园长和应理解包容家长,等待和帮助家长冷静下来, 然后向摆事实讲道理, 向他们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还可以有意识地为他们讲授相关的育儿知识等。如果提出的意见、要求合理可行,园长和就应积极地采纳,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
另一方面, 园长对的态度和行为正确。当反映教师工作的不足之处时, 园长不是武断地否定教师, 而是尊重、信任教师,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给教师解释说明的机会,维护了教师的自尊心,使事情真相大白, 同时又从中及时发现了教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人是社会中的一员,生活在团体或组织中,都有被尊重、被承认的需要,这会直接影响人在团体组织中的工作积极性。满足教师被尊重、被理解的需要, 充分调动的工作积极性是园管理者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