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全文(5)_人大政协
针对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办理代表议案过程中提出的建议,8月份的常委会会议增加安排两项议程:一是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就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相关决议。这是常委会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重大举措。大家认为,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一直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并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制定了涵盖影响气候变化各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将节能减排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并采取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常委会的决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措施要求,进一步表明了我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原则立场,强调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本着对人类生存和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国际社会一道,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的贡献。此前,在4月份的常委会会议上,还专门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要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目标。去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今年下降40%到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今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今年增加13亿立方米,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好评。
常委会还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立法工作。根据代表提出的相关议案,在认真实践经验、与有关方面反复协商的基础上,及时对可再生能源法作出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完善了规划编制、审批与备案制度,从法律上确立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建立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费用补偿机制,设立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要求电网企业提高吸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等,对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把它作为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接待来访和应邀出访、举办和参加相关国际会议等多种场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详细介绍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积极成效,积极推动低碳经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密切与国际议会组织、外国议会的沟通协调,加深相互理解,扩大合作共识,促进形成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合作氛围。
四、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
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做好人大工作,离不开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出发,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坚持为代表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努力提高代表服务水平,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代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是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坚持把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与常委会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的518件代表议案,已全部办理完毕,其中,13件议案涉及的6件法律已经常委会审议通过,34件议案涉及的6件法律草案正在审议,249件议案涉及的42个立法项目已列入立法规划。代表提出的7426件建议、批评和意见,所提问题已解决或解决的有5523件,占代表建议总数的74.4%。
二是继续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参与。为充分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人大工作的活力,每次常委会会议都邀请提出相关议案的代表和代表小组召集人列席,专门委员会也邀请代表出席相关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及座谈会、论证会等,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都请不同方面代表参加,全年有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上述活动。列席会议和参加活动的代表,事先认真准备,会上积极发言,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呼声,为提高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常委会还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立法工作。根据代表提出的相关议案,在认真实践经验、与有关方面反复协商的基础上,及时对可再生能源法作出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完善了规划编制、审批与备案制度,从法律上确立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建立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费用补偿机制,设立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要求电网企业提高吸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等,对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把它作为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接待来访和应邀出访、举办和参加相关国际会议等多种场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详细介绍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积极成效,积极推动低碳经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密切与国际议会组织、外国议会的沟通协调,加深相互理解,扩大合作共识,促进形成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合作氛围。
四、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
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做好人大工作,离不开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出发,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坚持为代表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努力提高代表服务水平,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代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是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坚持把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与常委会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的518件代表议案,已全部办理完毕,其中,13件议案涉及的6件法律已经常委会审议通过,34件议案涉及的6件法律草案正在审议,249件议案涉及的42个立法项目已列入立法规划。代表提出的7426件建议、批评和意见,所提问题已解决或解决的有5523件,占代表建议总数的74.4%。
二是继续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参与。为充分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人大工作的活力,每次常委会会议都邀请提出相关议案的代表和代表小组召集人列席,专门委员会也邀请代表出席相关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及座谈会、论证会等,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都请不同方面代表参加,全年有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上述活动。列席会议和参加活动的代表,事先认真准备,会上积极发言,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呼声,为提高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