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的天空有多美?_工作交际
高薪、高档写字楼、高起点,仅这“三高”就让许多人对外企趋之若鹜,但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高级白领“逃离外企”现象越演越烈。
外企生态正在恶化?外企背负多少加班债? 近日,一些外企员工向记者披露了外企公司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反映他们在外企受到的种种不平等待遇。“我们经常加班加点,有时每月加班超过200小时,甚至连加班费都没有。”
“在公司的楼道、卫生间甚至是办公桌旁,保不准就能见到在偷偷抹眼泪的员工,尤其是女孩们,进公司后没哭过的几乎找不出来。”一位在北京cbd某高档写字楼工作了快三年的高级审计师杨先生这样描述他们公司的境况。
“就个人而言,我一个月最多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能在家吃晚饭,其他时候都在公司加班,每个星期也只休息半天。前两年,除了每年11月底到上半年4月份比较忙外,大家还能在不忙的时节休假调整一下,但自打今年开始,因为业务量猛增,不仅没有了淡季,就连平时也比过去更加繁忙了。原来一周完成的工作项目可能要求你半周就要拿出报告,接下来的半周公司会派给你新任务,于是大家只能选择夜以继日地工作。每次深夜回到家中,要不就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要不就老是做梦,梦里也是在工作,满脑子的图表和数字。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半年,大家都觉得太苦了。不仅心理压力无法释放,工作还要继续,除了加班有的项目还需要频繁出差,到一个地方熬了数夜,马不停蹄地又要赶往另外的城市。”杨先生说,巨大的工作量让多数员工感到他们的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
一些刚进外企的员工表示:他们中有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可是整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根本没时间谈恋爱;有的工作几年了,虽然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仍然孑然一身;即便结了婚的,过不了几年也会变回单身状态,公司内部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甭管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进公司后再出来就变单身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仅有不少在日韩企业工作的中国人会倍感压抑,一些在欧美公司工作的员工在形容自己的外企职涯时也使用了“死板、单调、乏味”这样的形容词。他们形容在外企工作就像在一台庞大的机器里,员工就是这台机器上的轮子。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随时都会被甩掉。“来了走———走了来———来了再走”,多年来,公司的人力资源就是这样非正常流动的。
外企出现劳资矛盾激化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博士生导师常凯近日表示,近年来外企劳动纠纷总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在一家较大型的跨国企业中的白领,而且劳动标准、劳动待遇非常高的情况下,竟然出现劳资矛盾激化的情况,说明中国的劳资关系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常凯认为员工自己组织起来和雇主谈判,如果通过谈判获得工资和劳工条件改善,那绝对是有意义的,并且也是可以参照的。
业内有分析认为,这些劳资纠纷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外企的生态。有的外企员工连基本的话语权都没有。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刘俊海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员工对于公司来说,处于弱势地位,发现利益受到损害,只有通过工会出面谈判协商解决。“无论国企或外企,必须依法成立工会。工会要充当好员工的代言人,及时将员工的要求和建议,反映给公司领导层,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张艳珍表示,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是好雇主的标志之一,而在中国,一些外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的确不尽如人意,有的公司不是非常正规,对于员工的权利和要求能逃避就逃避,能少做就少做,可能纠纷比较多一些。
外企生态正在恶化?外企背负多少加班债? 近日,一些外企员工向记者披露了外企公司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反映他们在外企受到的种种不平等待遇。“我们经常加班加点,有时每月加班超过200小时,甚至连加班费都没有。”
“在公司的楼道、卫生间甚至是办公桌旁,保不准就能见到在偷偷抹眼泪的员工,尤其是女孩们,进公司后没哭过的几乎找不出来。”一位在北京cbd某高档写字楼工作了快三年的高级审计师杨先生这样描述他们公司的境况。
“就个人而言,我一个月最多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能在家吃晚饭,其他时候都在公司加班,每个星期也只休息半天。前两年,除了每年11月底到上半年4月份比较忙外,大家还能在不忙的时节休假调整一下,但自打今年开始,因为业务量猛增,不仅没有了淡季,就连平时也比过去更加繁忙了。原来一周完成的工作项目可能要求你半周就要拿出报告,接下来的半周公司会派给你新任务,于是大家只能选择夜以继日地工作。每次深夜回到家中,要不就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要不就老是做梦,梦里也是在工作,满脑子的图表和数字。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半年,大家都觉得太苦了。不仅心理压力无法释放,工作还要继续,除了加班有的项目还需要频繁出差,到一个地方熬了数夜,马不停蹄地又要赶往另外的城市。”杨先生说,巨大的工作量让多数员工感到他们的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
一些刚进外企的员工表示:他们中有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可是整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根本没时间谈恋爱;有的工作几年了,虽然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仍然孑然一身;即便结了婚的,过不了几年也会变回单身状态,公司内部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甭管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进公司后再出来就变单身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仅有不少在日韩企业工作的中国人会倍感压抑,一些在欧美公司工作的员工在形容自己的外企职涯时也使用了“死板、单调、乏味”这样的形容词。他们形容在外企工作就像在一台庞大的机器里,员工就是这台机器上的轮子。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随时都会被甩掉。“来了走———走了来———来了再走”,多年来,公司的人力资源就是这样非正常流动的。
外企出现劳资矛盾激化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博士生导师常凯近日表示,近年来外企劳动纠纷总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在一家较大型的跨国企业中的白领,而且劳动标准、劳动待遇非常高的情况下,竟然出现劳资矛盾激化的情况,说明中国的劳资关系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常凯认为员工自己组织起来和雇主谈判,如果通过谈判获得工资和劳工条件改善,那绝对是有意义的,并且也是可以参照的。
业内有分析认为,这些劳资纠纷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外企的生态。有的外企员工连基本的话语权都没有。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刘俊海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员工对于公司来说,处于弱势地位,发现利益受到损害,只有通过工会出面谈判协商解决。“无论国企或外企,必须依法成立工会。工会要充当好员工的代言人,及时将员工的要求和建议,反映给公司领导层,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张艳珍表示,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是好雇主的标志之一,而在中国,一些外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的确不尽如人意,有的公司不是非常正规,对于员工的权利和要求能逃避就逃避,能少做就少做,可能纠纷比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