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是智商超常者的专利_校园文学
创新不是智商超常者的专利
--------------------------------------------------------------------------------
一谈到创新、创造,人们就会立即想起瓦特、爱迪生,仿佛创新只是那些头脑绝顶聪明的人才做的事情,和自己这样的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创造是高不可攀的事情","我的学历太低了,怎么能搞什么创新呢?"这些先人为主的错误观念束缚了人们的首创能力,使许多人还没有试就先放弃了。然而,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因为打破了这种陈腐的思维方式,大胆创造而给自己、给大家带来了崭新的生活。
有一个女孩,名叫彭玉珍,是上海飞虹路小学的。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长得黑黝黝的,绝不属于那种光彩照人的漂亮女孩。她的父亲是剪刀店的营业员,母亲是一家工艺绣品厂的工人,家境平平。按照旧有的观点,你一定会认为,这样的女孩能有什么创造能力呢?就连彭玉珍的父母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只想让孩子长得健康就行,从不奢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发明家。然而,彭玉珍却是个爱创造、喜欢享受创新乐趣的女孩子。
读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到公园去扫落叶。望着堆积起来的一大堆落叶,彭玉珍陶醉了。她觉得这些金黄色的叶子太美了,远远看去就像一朵大菊花。对呀,为什么不能收集各种树叶来做树叶贴画呢?彭玉珍从树叶画中获得了无穷乐趣,她用各种各样的树叶贴出了猫头鹰、小金鱼、凤凰……
读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小制作课,带了一只猫头型的小制作,让同学们学做。那只猫头十分有趣,大眼睛,小嘴巴,形象逼真,可大家都面露难色,表示没法模仿。因为样品是用一只大闸蟹的蟹壳做的。大闸蟹在上海是很昂贵的,平民百姓很少问津。爱动脑筋的彭玉珍提议用梭子蟹壳代替。梭子蟹很便宜,才两三元一只。可是,梭子蟹有两个尖角,做出的猫头不伦不类。有的同学费时费力地用锯片把尖角锯掉。彭玉珍却独具匠心,做了两蓬大大的胡子,把尖角遮住了。日久天长,创造似乎成了彭玉珍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彭玉珍家附近,有一个孤寡老人。有一次,彭玉珍发现这位老人正在哆哆嗦嗦地点眼药水,怎么也点不到位置上。彭玉珍赶忙过去帮忙。可老人却摇头说,我患了眼病,每天要点几次眼药水,总不能都依靠别人。彭玉珍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帮助老人。她找来一个乒乓球,把它平分成两半,在其中的一个半球上挖一个小孔,把眼药水管插进孔里,然后再把这半个乒乓球扣在眼眶上,这样,眼药水就能准确无误地滴人眼睛中了。这项被称为"助滴器"的小发明在区里获得了二等奖。
在创造中彭玉珍发现:原来,普通人也是可以创造的,只要你能做个有心人,创造之神同样会光顾你。因为创新并不是智商超常者的专利。是的,也许你们会觉得彭玉珍的创造太小了,太粗糙了,太无足轻重了。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彭玉珍有创新激情,有勇于探索奇妙世界的勇气,有楔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她让我们懂得了人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
杜冰蟾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她并没有超常的智商,但是她喜欢创造,把创造当成乐趣,通过努力,她发明了震撼海内外的"汉字全息码"。如此奇迹般的创造,为什么会发生在一个15岁的小姑娘身上呢?杜冰赡自己说得好:"15岁也是一个创造的年龄!"青少年朋友们,也许你们正处在和杜冰赡一样的年龄,你们是否把创新和自己紧密联系起来了呢?
创造不分年龄大小,不分男女性别。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创造力,关键看你如何开发它。日本有个老妇人泽井光子,她已经60多岁了,原来是个对创造一窍不通的人,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去创造一些什么。有一天,她在帮小孙子洗澡。因为孩子太小,她只好一只手把他抱在膝盖上,另一只手抓香皂给孩子洗身,这样既不方便又危险。怎么办呢?于是,光子发明了"婴儿坐浴"。她的小孙女也成了创造能手。那天,光子正在查阅电话号码本,本上的字体太小,光子看着很吃力。她的孙女找来一块塑胶板,做成直尺的形状,中间部分挖空,填人玻璃镜片。这项小创造得到了电视台的表扬。
然而,生活中又有多少青少年的创造欲望之门被家长和老师们无情地关闭了呢?有的家长,一看见孩子在摆弄布头、线绳、铁钉、塑料瓶等小东西,就大发雷霆,责骂孩子不务正业;也有的家长,不断告诉孩子:"只要你把搞好了,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创造,考上大学后干什么我都不管你。"也有一些老师,当学生信任地把自己创造的东西拿给他们看时,他们竟然会不屑一顾:"你们也想搞发明创造?别异想天开了,还是乖乖搞好学习吧!"这些做法无疑会损伤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当然,空谈创造是没有意义的。怎样才能具有创造精神呢?下面是一些善于创新的人给我们留下的金玉良言,也许它们会给大家以启示:
★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日常生活中存在创造的契机
★不满足是创新之母
★好奇心是创造的开始
★常抱疑问态度,从身边事物着手
★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不要失去自信
★锻炼想像力,活用联想力
国际21世纪委员会认为,当今社会是鼓励和需要首创精神的。创造能力已经被看做21世纪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前苏联思想家季米特洛夫曾向青年们发出倡议:"青年要做勇敢的、有独立和创造精神的人。"罗曼·罗兰也说过:"惟有创造才是欢乐。"现在,许多人因为下岗而牢骚满腹,整日串门子,打麻将,埋怨自己的命运不好,知识水平太低。为什么不能试着动动脑筋,改进一下生活呢?也许这一试就真的试出一个发明家来呢!少年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来试一试?试着做一个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富于创造精神的人。
- ← 请你告诉我_校园文学
- → 金色的草地_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