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3 > > 详细内容

论证应试教育_教学文摘

求证应试

近年来,国内大大小小的媒体似乎已不再为提倡素质教育而摇旗呐喊了。尽管在相关的教育论坛里还有一些的素质教育论,但这种声音不过是对现行教育隔靴搔痒而已;有的论点归根结底只不过是应试的变种罢了。

     我何以如此不知天高地厚而出言不逊呢?请君看我下面的求证。

     中心论点:考试指挥棒的灵魂是以冰冷的分数衡量和的成果(或一切以分数为中心)。

     论据一:学校对按照所教的考分来排名次,分出状元、榜眼、探花乃至童生。

    论据二:学校硬性规定所有学科的都要分析历年来的中、试卷并形成报告,以此来预测来年的考试走向,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于是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

     论据三:高一级学校以考分来录取,中榜者少交学费,落第者必须用价格不菲的白花花的银子铺平求学之路。

     论据四:学校以升学人数的多少来评定的优劣和颁发奖金的数额,社会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的质量。

     论据五:人打牛,牛打田坎。向灌输考试知识要点和应考技巧,以考分高低奖惩孩子。

     论据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若是冬天,学生是天不见亮就上学,披星戴月才回家。毕业班的还要在星期六补课。每天整整十节正课,如果早自习只算半节,则有十节半课(晚自习除外)。课程全部是毕业和升学考试要考的科目。

    论据七:和眼中的“优生”面对如此的苦学也精疲力竭而厌学,为此离家出走或轻生的也屡见不鲜。

    论据八:各科考试试题都有一二道题令老师也抓耳挠腮,美其名曰“拉差距”的试题;考倒了学生,实现了考试的筛选目的。为了考高分,学生有做不完的,老师有讲不完的问题。老师为了让学生早日熟练地适应考试制度,每学期除了中期和期末考试外,每个月要举行月考,平时的大大小小的测试只能算例行公事了。考试完后,又要分析学生的试卷和分数,凡是未达到相应分数的,哪一学科差了,就由该学科的不惜一切手段负责把此生的分数提起来。

    结论:中国的现行教育是应试教育发展到极致的辉煌时期,一切都以分数为中心,分数已经成为和的命根子;由此培养出无数的自私、冷漠、偏执、麻木的考试机器。故有人称中国的为现代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