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_课改案例
目标全解
1.了解柳宗元的有关文学常识。阐释“唐宋八大家”,激励古文兴趣。
2.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树立大观,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反复颂读第一段,理解其内容含义。
教学内容
1名古诗词欣赏。
2. 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3个上黑板来写几个名字。
韩愈、柳宗元 苏洵、苏轼、苏辙(三苏) 欧阳修、 王安石、曾巩
写毕后,让学生找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不难答出是“唐宋八大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新授
1.疏通生字、生词。
惴(zhūi)栗 榛(zhēn)莽 袵(ren)席
颢(hao)气 颓(tui)然 冥(ming)和
2.背景资料(用电脑放大到屏幕)
柳宗元因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被贬到永州做司马,长达10年,后改派柳州刺史,病死于住所,年仅47岁。他的山水游记语言清新秀美,在模山范水中寄寓了上受迫害的悲愤之情。
3..放录音带《始得西山宴游记》。
4.范读。生齐读、自读后,再听录音带。
5.展示一: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讨论、分析柳宗元被贬此时的心境(何等孤寂)。
展示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讨论、分析韩愈被贬此时的心境(何等凄凉、悲愤)。
展示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讨论、分析苏轼被贬此时的心境(何等豪放)。
展示四: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能同其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讨论、分析欧阳修被贬此时的心境(何等旷达)。
展示五: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讨论、分析李白被贬此时的心境(何等自信)。
展示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讨论、分析范仲淹被贬此时的心境(何等高尚)。
打出字幕:
柳宗元――韩愈――苏轼――欧阳修――李白――范仲淹
帮讨论、分析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在仕途上失意,文学上却流芳千古,后称“贬官文学”。今天我们早忘了贬他们的皇帝是谁,他们的名字却让我们肃然起敬。
学生讨论:当你身处逆境或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你从他们的身上会受到了什么启示?(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6.学习第一段(横线上用原文填空):
(1)、写获罪谪居心态的句子:─────────────────────────
(2)、者漫游的句子:───────────────────────────
(3)、者游赏率性的句子:─────────────────────────
(4)、点题且承上启下的句子───────────────────────────
7.讨论给第一段翻译并分层。
8.作者写平日游览之盛对写西山有何关系?(为写西山作铺垫)
9.学生讨论:(1)、如果你是柳宗元,除寄情山水外,你还能作些什么?(让畅所欲言。)
(2)、永州的西山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作者为什么把它写的如此之怪特?
(作者不过是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
三、小结
附板书设计: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忧惧失意
日与徒“上”、“入”、“穷”。无远不到。 寄情山水,整日遨游
到则倾壶而醉,卧而梦,起而归。 以酒消愁
未知西山之怪特。 承上启下、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