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滑铁卢_历史故事
早知滑铁卢是导致拿破仑彻底失败的一次战役所在地,这次随海军舰艇出访欧洲,途经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时,忽然听说从布鲁塞尔向南22公里,就是著名的滑铁卢战场旧址,我们便决定挤时间去看看。
车一出布鲁塞尔,便融入比利时青翠碧绿的田野和山坡,我们使劲在寻找着 150年前的战争痕迹。到了滑铁卢后,我们站在人工堆起的狮子山脚下,望着一马平川的田野,似乎感觉到,这里的确是一个万马千军驰骋决战的好战场。
1 人才的匮乏为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埋下了伏笔
1815年3月1日,重新复辟的拿破仑使当时正在维也纳开会的同盟国一派哗然,他们立即放弃了彼此间的争吵,再次联合起来,并宣布向拿破仑开战。3月25日,英、俄、普、奥、意、荷、比等国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尽管拿破仑复位后,一再向同盟国抛橄榄枝,但同盟国对他已经失去了信任,盟军和法国的决战在所难免。
愤怒的拿破仑激发出异乎寻常的充沛精力和高效能的组织天才,在短短的日子里组织起了一支28万人之多的帝国大军。然而,拿破仑最大的失误就是他已没有能力汇集最优秀的指挥人才为他效力了,法国9位有威望的资深元帅拒绝为他效劳,还有的早已离心背叛,能跟随拿破仑上战场的指挥员屈指可数。人才是战争之本,欠缺优秀人才为拿破仑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我们在滑铁卢战役纪念馆里看着沙盘,回想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激烈厮杀,拿破仑亲自指挥的近卫军与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在大雨中拼杀着,他的援军早该到了,可由于手下的迟缓迟迟不见。麾下内伊和盟军首领威灵顿在别处也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内伊在前一天的犹豫不决和行动迟缓,致使威灵顿的增援部队赶到。内伊不断催促随后跟进的戴尔隆军团迅速前来增援。就在戴尔隆的部队快要接近战场时,拿破仑的随从参谋送来了拿破仑抽调增援的手令。由于该命令是拿破仑用铅笔草书的,字迹潦草难认,以致这位参谋在宣读时,把地名华格里尼错读成汪格尼斯。一个在西北5公里处,一个在以南5公里。地名的错传,致使一支约有2万人的军队,在左右两路法军同时吃紧的情况下,只是在两路军队之间来回运动,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拿破仑对此十分恼火,他认为当时不管把它用到哪一方,都可能导致决定性的结果。这是滑铁卢之战的又一次失误。
2 在滑铁卢霏霏细雨中,拿破仑平生最后一次检阅他心爱的军队
现在的滑铁卢纪念馆周围有几家不大的小商场,主要卖一些有关滑铁卢战役的纪念品,过去比利时人为拿破仑和英国等盟军贡献过一个滑铁卢战场,今天比利时人收获的除了出售一些拿破仑铜像、纪念币、佩刀、老式火枪等纪念品,滑铁卢也成了比利时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在圆型的纪念馆里,我们继续感悟着当年的战争。盟军总指挥威灵顿元帅把6.8万兵力汇集在布鲁塞尔以南约22公里的滑铁卢准备在此决战,拿破仑面对联军阵地,也将7.2万部队在拉贝尔同盟岭的前坡上展开。18日上午8时,拿破仑与高级将领们共进早餐。他对威灵顿接受会战感到很高兴,同时对即将爆发的大战充满必胜信心,他对元帅们说:“要打败他们并不比吃一顿早餐困难。”但元帅们并非像他一样乐观,他们曾在西班牙战场上领教过威灵顿的厉害。
多雨的比利时一直下着绵绵细雨。拿破仑一吃完早餐就赶往各处视察战前部队。这位身穿灰大衣的矮个子皇帝走到哪里,哪里就爆发出一阵阵“皇帝万岁” 的欢呼声。欢乐的狂涛经久不息,响彻前线上空。这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后一次检阅军队。视察当中,一位炮兵军官向他建议说,最好将进攻时间推迟3小时,好使土地干燥,因为雨刚停止,泥泞的地面会使骑兵和炮兵难以行动,而且炮弹陷入泥中,会使杀伤力受到影响。出身于炮兵军官的拿破仑接受了这一建议。然而这却是致命的错误,也是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指挥上犯得最严重的失误。
最后的冲击开始了,战场上出现了一幅最为壮观的景象:数千名身经百战的法国近卫军官兵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排着方阵向敌军阵地挺进。他们边挺进边整齐地高呼“皇帝万岁”。法军很快突破了英军的防御,冲到了山顶上的英军阵地。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突然听到威灵顿一声令下:“近卫军,起立,准备战斗!”从山后的反斜面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英国近卫军,一起猛烈地开火。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这支战无不胜的法国近卫军丢下一片片的尸体。与此同时,英军的支援部队源源不断地赶来了,普军的2个军则更加猛烈地向法军右翼发起进攻。法军两面受敌,阵脚大乱。这时的拿破仑再也没有预备队可用了,威灵顿意识到发起全线反击的时刻已经到了。他骑马来到阵前的突出部位,脱下帽子在空中摇晃着,大声喊道:“是时候了,我的孩子们!”反击信号一经发出,4万名英军官兵气势汹汹地从山上直扑下来,法军招架不住,纷纷败退。英军攻到阵前,见法军方阵犹如铜墙铁壁,不禁胆寒起来,停止了进攻。威灵顿见此情景,当即大声喝道:“上,上,他们是顶不住的!”英军再次冲了上来,法近卫军拼命抵抗,终因势单力薄,只得且战且退,保卫着拿破仑撤出了战场。
3 拿破仑将他的战争机器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自然也就走到了他人生和事业的尽头
那一天前还是满目青翠的碧绿田野和山坡,此时成了血的海洋。双方共4万多具尸体把滑铁卢整整铺了好几层。这就是战争,以人类总体的横尸遍野为代价换取的人类至今还不能记取的教训。这是一个永留纪念的会战,对于这次会战,胜利者和失败者自己是这样说的,威灵顿:“在我有生以来,都不曾经历过这样焦急不安的生活,因为我必须坦白承认,我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如此地接近失败。” 拿破仑:“这个会战失败了!这是一个可怕的灾难。但是那一天还是胜利的。军队的表现还是极为优异,敌人在每一点上都被击败了,只有英军的中央还能够坚守。这是不可解释的……”
滑铁卢的失败,其实暴露了拿破仑的许多失误,他没有抓到人才;他错误地使用了两位不争气的大元帅;他让自己的弟弟当炮兵师长,结果皇弟总打乱仗;自己手谕潦草被手下误传地名等等。但真正的失败应该还是那句老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瑞典国王约翰,即昔日曾在拿破仑麾下作战,后来又领兵与之对抗的前法国元帅贝尔纳多特曾发表了如下评论:“拿破仑并不是被世人征服的。他比我们所有人都伟大。但上帝之所以惩罚他,是因为他只相信自己的才智,把他那部庞大的战争机器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凡事物极必反,古今概莫例外。”
离开比利时的滑铁卢已经好久了,因为带回来的一个拿破仑铜像而不能忘记这位军事奇才,也不能忘记滑铁卢,细想想,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着人类,无论它如何改变着形态,战争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战争的胜败也永远离不开早已被战争本身确定了的必然规律。
车一出布鲁塞尔,便融入比利时青翠碧绿的田野和山坡,我们使劲在寻找着 150年前的战争痕迹。到了滑铁卢后,我们站在人工堆起的狮子山脚下,望着一马平川的田野,似乎感觉到,这里的确是一个万马千军驰骋决战的好战场。
1 人才的匮乏为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埋下了伏笔
1815年3月1日,重新复辟的拿破仑使当时正在维也纳开会的同盟国一派哗然,他们立即放弃了彼此间的争吵,再次联合起来,并宣布向拿破仑开战。3月25日,英、俄、普、奥、意、荷、比等国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尽管拿破仑复位后,一再向同盟国抛橄榄枝,但同盟国对他已经失去了信任,盟军和法国的决战在所难免。
愤怒的拿破仑激发出异乎寻常的充沛精力和高效能的组织天才,在短短的日子里组织起了一支28万人之多的帝国大军。然而,拿破仑最大的失误就是他已没有能力汇集最优秀的指挥人才为他效力了,法国9位有威望的资深元帅拒绝为他效劳,还有的早已离心背叛,能跟随拿破仑上战场的指挥员屈指可数。人才是战争之本,欠缺优秀人才为拿破仑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我们在滑铁卢战役纪念馆里看着沙盘,回想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激烈厮杀,拿破仑亲自指挥的近卫军与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在大雨中拼杀着,他的援军早该到了,可由于手下的迟缓迟迟不见。麾下内伊和盟军首领威灵顿在别处也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内伊在前一天的犹豫不决和行动迟缓,致使威灵顿的增援部队赶到。内伊不断催促随后跟进的戴尔隆军团迅速前来增援。就在戴尔隆的部队快要接近战场时,拿破仑的随从参谋送来了拿破仑抽调增援的手令。由于该命令是拿破仑用铅笔草书的,字迹潦草难认,以致这位参谋在宣读时,把地名华格里尼错读成汪格尼斯。一个在西北5公里处,一个在以南5公里。地名的错传,致使一支约有2万人的军队,在左右两路法军同时吃紧的情况下,只是在两路军队之间来回运动,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拿破仑对此十分恼火,他认为当时不管把它用到哪一方,都可能导致决定性的结果。这是滑铁卢之战的又一次失误。
2 在滑铁卢霏霏细雨中,拿破仑平生最后一次检阅他心爱的军队
现在的滑铁卢纪念馆周围有几家不大的小商场,主要卖一些有关滑铁卢战役的纪念品,过去比利时人为拿破仑和英国等盟军贡献过一个滑铁卢战场,今天比利时人收获的除了出售一些拿破仑铜像、纪念币、佩刀、老式火枪等纪念品,滑铁卢也成了比利时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在圆型的纪念馆里,我们继续感悟着当年的战争。盟军总指挥威灵顿元帅把6.8万兵力汇集在布鲁塞尔以南约22公里的滑铁卢准备在此决战,拿破仑面对联军阵地,也将7.2万部队在拉贝尔同盟岭的前坡上展开。18日上午8时,拿破仑与高级将领们共进早餐。他对威灵顿接受会战感到很高兴,同时对即将爆发的大战充满必胜信心,他对元帅们说:“要打败他们并不比吃一顿早餐困难。”但元帅们并非像他一样乐观,他们曾在西班牙战场上领教过威灵顿的厉害。
多雨的比利时一直下着绵绵细雨。拿破仑一吃完早餐就赶往各处视察战前部队。这位身穿灰大衣的矮个子皇帝走到哪里,哪里就爆发出一阵阵“皇帝万岁” 的欢呼声。欢乐的狂涛经久不息,响彻前线上空。这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后一次检阅军队。视察当中,一位炮兵军官向他建议说,最好将进攻时间推迟3小时,好使土地干燥,因为雨刚停止,泥泞的地面会使骑兵和炮兵难以行动,而且炮弹陷入泥中,会使杀伤力受到影响。出身于炮兵军官的拿破仑接受了这一建议。然而这却是致命的错误,也是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指挥上犯得最严重的失误。
最后的冲击开始了,战场上出现了一幅最为壮观的景象:数千名身经百战的法国近卫军官兵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排着方阵向敌军阵地挺进。他们边挺进边整齐地高呼“皇帝万岁”。法军很快突破了英军的防御,冲到了山顶上的英军阵地。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突然听到威灵顿一声令下:“近卫军,起立,准备战斗!”从山后的反斜面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英国近卫军,一起猛烈地开火。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这支战无不胜的法国近卫军丢下一片片的尸体。与此同时,英军的支援部队源源不断地赶来了,普军的2个军则更加猛烈地向法军右翼发起进攻。法军两面受敌,阵脚大乱。这时的拿破仑再也没有预备队可用了,威灵顿意识到发起全线反击的时刻已经到了。他骑马来到阵前的突出部位,脱下帽子在空中摇晃着,大声喊道:“是时候了,我的孩子们!”反击信号一经发出,4万名英军官兵气势汹汹地从山上直扑下来,法军招架不住,纷纷败退。英军攻到阵前,见法军方阵犹如铜墙铁壁,不禁胆寒起来,停止了进攻。威灵顿见此情景,当即大声喝道:“上,上,他们是顶不住的!”英军再次冲了上来,法近卫军拼命抵抗,终因势单力薄,只得且战且退,保卫着拿破仑撤出了战场。
3 拿破仑将他的战争机器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自然也就走到了他人生和事业的尽头
那一天前还是满目青翠的碧绿田野和山坡,此时成了血的海洋。双方共4万多具尸体把滑铁卢整整铺了好几层。这就是战争,以人类总体的横尸遍野为代价换取的人类至今还不能记取的教训。这是一个永留纪念的会战,对于这次会战,胜利者和失败者自己是这样说的,威灵顿:“在我有生以来,都不曾经历过这样焦急不安的生活,因为我必须坦白承认,我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如此地接近失败。” 拿破仑:“这个会战失败了!这是一个可怕的灾难。但是那一天还是胜利的。军队的表现还是极为优异,敌人在每一点上都被击败了,只有英军的中央还能够坚守。这是不可解释的……”
滑铁卢的失败,其实暴露了拿破仑的许多失误,他没有抓到人才;他错误地使用了两位不争气的大元帅;他让自己的弟弟当炮兵师长,结果皇弟总打乱仗;自己手谕潦草被手下误传地名等等。但真正的失败应该还是那句老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瑞典国王约翰,即昔日曾在拿破仑麾下作战,后来又领兵与之对抗的前法国元帅贝尔纳多特曾发表了如下评论:“拿破仑并不是被世人征服的。他比我们所有人都伟大。但上帝之所以惩罚他,是因为他只相信自己的才智,把他那部庞大的战争机器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凡事物极必反,古今概莫例外。”
离开比利时的滑铁卢已经好久了,因为带回来的一个拿破仑铜像而不能忘记这位军事奇才,也不能忘记滑铁卢,细想想,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着人类,无论它如何改变着形态,战争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战争的胜败也永远离不开早已被战争本身确定了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