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心理教育 > 心理常识 > > 详细内容

自恋的人:我只爱自己

  自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还是他们生来如此?

 看情况,小孩,特别是初生婴儿通常都需要持续的注意力,但那是求生本能。当他们逐渐成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世上的唯一,这也正是耐心、为他人考虑和其他重要社会特征形成的时期。

 我个人认为,有两种可能性。当小孩的父母极为自恋时,他们可能无法意识到子女的情绪需求,这些需求可能被父母所忽略、嘲笑、羞辱、甚至是攻击。最终,孩子会极度渴望爱和注意力。这种缺乏爱的情况可能导致孩子的如下两种行为:

 1) 为了得到孩子所该得的赞美和注意力,而成为一名演员。没有安全感的父母,蔑视将需求和痛苦表现出来,为了表象而活着。孩子的情绪因此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们试图在被忽略之后存活,他们无法在家长那里得到安全感,所以开始隐藏自己来求得生存。他们通过虚拟的模仿来进行试验,很快发现他们能够通过演戏的方式来操纵父母和其他人。因此,他们开始戴上各种各样的伪装和面具,从而获取自己想要的,特别是从那些需求爱和寻找爱的人身上获取。他们变得极为自私、无情和会操纵别人。

 2) 极度自恋的人也可能是由极度娇生惯养的父母所带大的。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从没有过由于自私或对别人造成伤害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成长为社交怪物。我们称呼他们为“小孩”,但他们实际上是超级小孩,完全不知道要尊重他人的个人界限,认为自己是上帝,其自我意识无边无界。

  你认为在21世纪,自恋是否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

 是的,婴儿潮和嬉皮一代都希望子女拥有最好的东西,因此他们让孩子们感到自己有资格、而且相信自己会获得完全的成功----而且不用经历太大困难。

 有哪些日常特征可能意味着自恋人格呢?(如持续的Facebook更新?对注意力的寻求?)

 展现极端自恋的日常特征包括不停地谈论自己、夸张个人成就、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和敏感、夸张的公共展示,如在社交网络上经常展示个人身体、肌肉、性感、以及谈论“自我”。

 另一种自恋的形式是受害者人格。自恋这枚硬币的一面是夸张(“我比你强”),另一面就是受害者人格(“我比你强,是因为我承受的比你多”)。具有受害者人格的自恋者坚持认为你并不了解他们人生中所经历的苦难,他们以你不照顾他们、或不支持他们的事业而羞辱你。

 针对同一个事业或事情的两个方面,也都可能产生自恋。一个人可能对论点的一面完全产生受害型自恋,也可能对相反那面。在政治(保守派VS自由派),对生活选择的道德问题(堕胎VS反对堕胎),甚至是选择墙壁颜色的简单问题上,都是如此。熟练的自恋者用“受害”作为获得注意力的手段,而大多数人都会落入他们的陷阱,以避免自己显得冷漠和无情。

 自恋的行为如何损害关系(亲密和柏拉图式关系)?

 极端自恋的人通过好意、对另一个人的牺牲和风险在关系中造成难以言说的伤害,就像蜘蛛从牺牲者身上中吸取生命的果汁。当牺牲者再不能提供果汁时,蜘蛛将无视这个尸体。另一个比喻是认为极端自恋者就如同关系里的吸血鬼一样,他们将你的血彻底吸走,毁灭掉你。他们会让你认为他们真的是关心你,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利用你和从你身上不断地索取。他们对你并无情感健康的回报。他们太害怕你发现他们内心的软弱和伤痕,因此你稍微靠近,他们就会抓狂和惊恐,而且经常以消失或撤退收场。

 他们不会回复你的电话。这一过程中,他们依然会让你感到自己是坏人,会产生负罪感,而且会歪曲你试图进入他们灵魂的兴趣。自恋者从不犯错。。。因为他是上帝。而对他来说,你永远都是错的。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我常常看到很多对爱有缺陷的女性落入自恋者的陷阱中。她们与这些男人的关系反覆而极端。这完全是精神折磨,男人用算计好的温柔、专家式的负罪感植入和初级的虐待使一个好女人渐渐被磨损。最后,他们毁掉她,留一个情感的灾难在身后,继续寻找下一个傻瓜,而不认为自己做了任何错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