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让自己心理变得强大?
本人不是学专业的心理学出身,只记得大学的时候修过一门《社会心理学》到今天已经不大记得其究竟为何物了。
我在杂谈看到石勇的文章《在这个险恶的世界上,你需要在心理上变得强大》到今日他的《心理强大之路》正式出版,就忍不住也想吐几句。
石勇兄在书中对“为什么我们在很多时候处于心理弱势?到底是哪些东西在让我们经受心理弱小的煎熬?”追问的回答深切我意。比如“死亡的恐惧”、“对人生和世界的无把握性”、“自我”的虚妄……用时下流行的话语来说,我们都是一种被抛的存在,在孤苦、荒凉的尘世间要忍受“原罪”的折磨。一个如此渺小的存在,面对黑漆漆的狂野又怎能不恐惧呢?一个天生带有“罪”的存在,面对自我的追问与拷打心理又怎么不煎熬呢?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个向死而生的存在,我们每时每刻无不在死亡的牵引下走向空寂,谁能忍受死亡这个幽灵在自己的天空整日地游荡?
中国传统哲学里面恰恰忽视了对“死亡”、“被抛”的关注,孔子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恰恰就忽略了对死亡的追问。中国人总是关注家、国,为世俗所缠绕,总是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奔波劳苦,而忽略了对自己心灵的看护。当这种传统哲学受到来自西方的挑战、来自现代性的冲击时,我们一下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1927年的初夏,阴历五月初三,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但我们都知道王静安提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能够有如此气魄与胸襟的大哲人,却以如此令人绝望的方式离开了人间。这真的是让人情何以堪!
1989年3月26日,在王国维离世之后的62年,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慢行道上,一个诗人卧轨自杀,他的名字叫海子。而我们也可以吟出他那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此温情与浪漫的诗人,谁又可以相信他会以如此决绝的方式走向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