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心理教育 > 趣味心理 > > 详细内容

Facebook让人变得更自恋?

 最近我一直在劝我的一个朋友,她是一个40多岁的 职业女性,我劝她注册一个Facebook账号。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只是一个普通的用户,通常也就只是上传几张照片、更新更新女儿有关体育和学业方面所取得成绩的内容,不时的和家人朋友们聊聊天,总不能断了联系吧。但是我的那位朋友却认为Facebook会消耗掉她的大部分时间。她这样拒绝了我:如果她连在现实生活中的友谊都尚不能维持,那么更不会对Facebook中的朋友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感兴趣。

 的确,现在已经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到Facebook的研究中,主要是对那些经常使用Facebook的用户的心理教育和人格特性的讨论。最近,西伊利诺伊斯大学的一份研究中称,结论如以前的研究结果类似,Facebook最吸引我们的,是它容易引发自恋倾向。这项研究发布在《个体与个人差异》杂志上,有292个人参与了问卷调查,问题主要是关于他们到底有多么的“自我”。

 研究发现:那些频繁更新Facebook个人状态的人,在他们自己的照片中贴上各种标签,并且有相当数量的“虚拟”朋友,更有可能自恋。而另一项研究还发现:那些高度自恋的人,每天至少会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在Facebook上,而且他们还比较喜欢上传一些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个人照片。但是Facebook到底会不会引发自恋,会不会让用户变成自恋狂,却没有得到一个解答。

 上月,一项由233个在校大学生Facebook用户参与了由威明顿北加州大学和哈特福德大学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采取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这些大学生会不会写一些自我推销的更新状态(来吸引更多关注)?或者他们会不会自发的最其他人感兴趣,然后用鼠标右键点击“喜欢”,然后再“朋友”的页面上发表评论?他们到底有多少个Facebook“朋友”?

 除了对自恋的衡量外,研究人员还就学生的隐私意识进行了衡量。令研究人员吃惊的是,过于使用Facebook的用户,不管是个人状态的更新还是和朋友联系,他们和自恋完全搭不上边。能和自恋本身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一类用户——那些不切实际积累了大量的Facebook“朋友”的用户。

 相反地,频繁使用Facebook的用户更喜欢点击“公开的”内容,而不会对隐私过分关注。所以,那些看起来像是在自我推销的行为仅仅是对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的一种反映。在这样的数字时代,包括个人生活细节在内的大量信息可以在网上自由传播,和我们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Facebook让人变得自恋,那这绝对是过于单纯化了。”作为研究人员之一的哈特福德大学交流学院主任林恩·凯利说,“你在Facebook上分享一些个人信息只是维持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一种途径。”

 在众多的社会媒介中,对于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更倾向于选择Twitter。研究人员发现在发微博说一些自己的事情和高自恋得分之间存在着联系。我忽然觉得,仅这项研究是不是也该发一条微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