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心理教育 > 情感心理 > > 详细内容

失眠单靠药物效果不佳 良好的睡眠习惯更重要


  受访专家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贾福军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的时间约占去人一生中的三分之一,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抱怨睡得不好。睡不好的原因很多,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疾病的影响。失眠会引起疲乏、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易怒,也是车祸和生产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

  失眠了,吃粒安眠药。这是人们对付失眠最常使用的方法。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说,其实,单纯依赖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其效果是不理想的,大多数患者需要综合治疗,而对于个别的患者甚至完全不需要药物,仅仅只是重新认识失眠,就会茅塞顿开,走出认识误区,从而摆脱失眠之苦。

  我们知道,在失眠患者中往往存在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患者过度地担心自己能否入睡和夸大失眠的后果,这会进一步引起生理和心理的觉醒,使他的失眠问题更加严重。贾所长说,门诊中常常会有一些对睡眠的问题“斤斤计较”的人,这群人常常会走入睡眠误区———

  误区1

  “人老了就会失眠,根本没有办法治疗。”


  这是对失眠成因的错误观念,以为人老了就如器官衰退一样,睡眠也会越来越差。其实不然,很多老年人的睡眠相当好。

  误区2

  “如果我一晚睡不好,它会影响我一周。”


  白领一族最担心一晚睡不好,整周都没精神。其实,一晚睡不好,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不会对余下的日子造成太大的威胁。要相信自己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误区3

  “我每天必须睡8个小时才能保持白天的良好工作状态。”


  这是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有人根本不需要睡8小时就能神清气爽,精神奕奕。如果睡7小时就能达到这个效果,何必孜孜以求那个无谓的“1小时”呢?

  误区4

  “失眠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后果。”


  失眠的确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仅仅指的是慢性失眠,超过1个月中,有三个星期都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之后不解乏等现象。如果只是偶尔的失眠,根本不用担心,夸大失眠的后果,只会让自己更焦虑。

  误区5

  “当我难以入睡时,我应该躺在床上去努力入睡。”


  这是很多人促进睡眠的行为的一种错误认识。贾福军指出,在床上躺了半个小时都无法入睡时,应立即起床,别赖在床上“逼迫”自己入睡。睡眠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强制自己入睡,很容易让自己形成一种焦虑、紧张的心理,而这种心境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失眠。

  贾福军认为,认识失眠,走出误区。一旦让患者了解到自身的失眠问题之后,用正确合理的观念取代患者的错误观念,找到自己的不健康的因素,主动地加以改变,这会使患者感到自己对睡眠的控制力和对治疗的信心有所提高,有利于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专家表示,认知治疗是治疗失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慢性失眠和老年患者尤其如此。当患者能掌握自己的睡眠问题,就能主动控制它,这是一切失眠治疗的“基础”,也是应该首先采用的治疗方法。

  Tips 掌握十大诀窍

  以下原则尤其适用于慢性失眠患者———

  1)避免饮酒和含咖啡因的饮品,避免吸烟,尤其在傍晚以后。

  2)睡前2小时不能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

  3)晚饭后,不可大量饮水,以减少夜尿。

  4)下午五点以后,不参与过度兴奋和活跃的活动。

  5)床只能用来睡觉,如果只是休息和放松,可以坐在椅子上。在床上的时间过长会加重失眠,并使睡眠时断时续。

  6)建立一套准备就寝的程序。如洗澡、刷牙、调暗卧室灯光等。

  7)卧室的环境要有利于睡眠,如适宜的温度、光线和声音。

  8)就寝后,放松思想,可以想一些愉快的事情以促进睡眠。如果15-20分钟内无法入睡,应该离开卧室,待感到睡意后,再回到床上。

  9)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周末也不例外,可以使用闹钟达到这一目的。

  10)保持规律的体育锻炼,但是睡前不可进行大强度的运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