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隐婚族:爱在心口难开
情感世界缤纷多彩。在很多大男大女还在为寻找另一半发愁时,却出现了一个悄然兴起的族群——“隐婚族”。他们虽然已经名正言顺地领取了结婚证书,却对外隐瞒着自己的婚姻状态,给自己冠以“单身贵族”的头衔。据《中国青年报》一份调查显示,对于“隐婚”现象,52.5%的公众表示可以理解,20.7%的公众认为不可思议,还有16.4%的公众表示反对。《中国新闻周刊》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一项“隐婚调查”显示,有近37%的人因为担心公开婚事会使自己失去老板或客户的信任而甘做“隐婚族”。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隐婚族”正在悄悄盛行;在外企、媒体以及营销等行业,最光鲜、最天经地义的婚姻被白领们隐藏、省略。仿佛一夜之间,婚姻这档事竟成了众人争相隐匿的“心结”。有所隐,必有所求,那么这群人为什么要伪装单身呢?隐匿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大隐隐于婚
鲜玉 32岁 隐婚原因:工作所迫
27岁结婚那年,我没想隐婚,而是快乐地大办婚礼,请客吃饭。那个时候的我,幸福得忘记了柴米油盐,以为有了爱,就有了全世界。可结婚不到半年,我就觉出已婚女人的落寞来。结婚以前,公司里的男同事和男客户对我殷勤倍加,网络研发公司的女孩少,加之我又是最年轻、最漂亮的一个,工作上的事往往有求必应。可结婚后我就慢慢被打入了冷宫,男同事们看我的眼神,从原来的挑逗宠爱,变成了敬而远之,距离也越来越远。
后来有一次,一个很熟悉的客户请我吃饭。我和他熟稔,所以当他提出要我们重新制作软件的时候,我故技重施,眼睛一瞪,嗔怒地说:“不嘛,我们费了好大劲儿才做好的,改改就好了,不要重做嘛!”以前,只要我一瞪眼睛,他就会笑着给我斟茶倒水,然后提出一个比如要我陪他去给他老婆买生日礼物或者去听音乐会的要求,只要我答应了,一切也就好说了。可那天,他没有笑,眼神里多了一份拘谨和尴尬。最后我实在无法说服他,就提出请他去看人艺小剧场的话剧,他却摆摆手说,“还是免了吧。”我沮丧地问他,“为什么我请你去看话剧你都不肯赏光?”那个客户惊讶地抬头看我,“你不是结婚了么?”我诧异,“结婚就不能和你去看话剧了么?”他低头说,“不太好吧。”我顿然明白,已婚和单身在别人的眼里是那样不同。
终于,我摘掉结婚戒指,跳槽到了现在的单位,而这个单位的招聘启示上明确要求未婚!在一次聚餐时,我试探性地笑着问老板,“您要求我们未婚,可如果我们一起集体结婚,您又能拿我们怎么办?”老板端着酒杯,笑眯眯地回答,“那就把你们都辞掉,换一批更年轻的小女孩。”
说实话,像我这种能力不强、没有技术特长的女人,在社会上立足,很多时候靠的就是男性的关怀和怜悯,可没有男人会把这种特权洒向已婚女性。而我们的老板也很清楚,找客户、谈生意,除了公司的实力和产品的竞争力外,靠的就是营销人员的人格魅力,已婚女人的魅力比起单身女性自然大打折扣。
追逐快乐
万娜 26岁 隐婚原因:享受单身的权利
隐婚挺好,80后的人谁愿意说自己结婚了啊!我和老公前年结的婚,可到现在还都喜欢跟朋友们说自己没结婚。结婚是隐私,为什么要公开呢?再说这样有很多好处,一则,我们可以有各自独立的生活圈子和兴趣爱好,不必像那些老套的夫妻一样天天捆绑在一起,为了适应对方而改变自己;二则彼此也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机会。这个世界喜欢的是单身的有活力的青年,所以,为了博取更多的快乐和机会,我和老公都选择隐婚。
去年年初,我所在的乐团请了一个外籍指挥。春节时,我们到指挥家里去包饺子。他一高兴,放出话来,谁愿意到国外去深造,他愿意牵线搭桥,不过最好是目前还没有恋爱结婚意向的,要不将来若是因为两地分居分手了,他承担不了责任。我回家后就跟老公商量,说想去国外看看。老公马上表示同意,说机会难得。结果不到半年,事情真就OK了。当然,有一点我得说清楚,我的户口本上还是写着未婚,因为我在结婚前就自己买了房子,单立的户口本。而老公的户口是银行的集体户口,所以我们没往一起迁户口。
去年8月份,我顺利出国。我走后,老公过起了快乐的单身生活。没事的时候不是和同事们一起聚会旅游,就是到领导老师家里拜访。年底的时候,他因为群众基础比较好,被提职为国际贸易部的部门经理,成了名副其实的“钻石王老五”。而我也很庆幸当初的隐婚,因为到了国外我才发现,我的水平连街头的流浪艺人都不如,真是要珍惜年轻岁月,好好学习了。
现在,老公正在积极争取机会出国进修,为的就是和我团聚。当然结婚的事情还是要隐下去的,凭什么要让已婚成为我们抓住机遇的阻碍呢?再说,他还打他的小算盘呢。银行规定,未婚外地职工的探亲假一年一次,而已婚外地职工的探亲假一下子就延长到4年一次。这样看来,还是年年在职工状况登记表上填“未婚”比较划算。今年他打算出国来看我,看看我这个伪单身在国外过得精不精彩。
有更广阔的上升空间
聂星宇 29岁 隐婚原因:成就事业
现在,有很多单位是不允许夫妻共存的。如果一旦拍拖,就得有一人主动请辞。感情的煎熬与公司的规定相悖,着实让我和小俪吃尽了苦头。可又没有一走了之的勇气,毕竟现在就业形势不景气,找一份高薪又有发展空间的工作谈何容易。所以,我和小俪在恋爱伊始,就约定要将隐婚进行到底。况且,在这家公司,我和小俪都属于元老级员工,多年苦拼下来,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如若就这样放弃,我俩都不甘心。重新来过对于奔三的我们而言,意味着白手起家,从零开始。我和小俪不愿意这样,更不愿意就此放手,茫茫人海,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的相遇相知皆是缘,所以隐婚成了成就事业、圆满婚姻的最好解决之道。
既然决定隐婚,就得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风险和后果。我和小俪公开的关系必须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同事的交往拿捏得是分寸和尺度,任何的亲密暗示小动作小传情都会让我们的隐婚功亏一篑。我和小俪在经历了最初的心理不平衡之后,慢慢地也就适应了,能够泰然处之应对自如了。在公司,我们从来不称呼彼此为“亲爱的”“甜心”一类的昵称,即使是开玩笑也都是同事间无伤大雅的玩笑。上班、下班、吃饭、聚会……一定是一个先走,一个后走,不让别人看出有拍拖的迹象。此时,手机短信、E-mail传情就成了我俩心照不宣的秘密,也让我俩体味到婚后平淡生活里犹如恋爱般的心跳和感动。回到家,我俩就像两个摆脱了束缚的孩子,只想简简单单地做原生态的自己,还原本来面目。
当然,偶尔的尴尬再所难免。譬如我或者小俪遇到追求者,对方死缠烂打决不退缩的时候,就有点麻烦棘手。最后的结果有时让人啼笑皆非,有时小俪会“扮演”我的未婚妻让对方死心,有时我也会“客串”她的准男友让痴情种后撤。不过这种策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出手,万一被拆穿了“西洋镜”,就得不偿失了。而且,发生这种“第三者插足”事件,我和小俪都会做良好的沟通。彼此心无杂念的信任、理解,才是将隐婚进行到底的保证。
两年的时间,我和小俪的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分别是两个部门的经理和主管。公司高层也很器重我俩。在已婚和未婚之间,未婚因为没有负累,上升的空间比已婚者要多许多。在大众眼里,我们这两个大龄男女没有“结婚”的原因众说纷纭,我和小俪一律一笑了之。没有解释的必要,选择公开婚姻还是雪藏婚姻都是个人的权利。我俩商量好了,如果有一天,事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我或者小俪选择跳槽重新开始时,就是公开我们婚姻的时候。到时,我俩也打算要一个聪明可爱的宝宝。
忘掉婚姻曾带来的伤害
唐家民 33岁 隐婚原因:忘掉痛苦的过去
曾经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婚姻,心爱的女孩蕾因为要和我在一起,不惜和家人决裂,我们私奔,远走异乡。那个时候,爱就是一切,很纯粹地温暖着年轻未经阅历的心。以为爱情就是要策马舒啸,一路追随天涯海角。在暂居的城市,我和蕾住在蜗牛一般的小屋里,带来的积蓄一点点用光,又找不到很好的工作,打工挣的几百块钱很快让我俩捉襟见肘。蕾一天比一天沉默。可能在她眼里,我原来是如此无能的一个人,跟着我只能饿着肚子看夕阳西下……没有物质的支撑,精神的动力一点点削减,人开始变得软弱,维系婚姻的爱情最终瓦解。有一天下班,我看到蕾放在小屋桌子上的钥匙和一份离婚协议书。她走了。
整整5年的时间,我都走不出这段感情留下的阴影。不相信爱情,不相信诺言,不相信一生一世的厮守。蕾沉默的样子一直压在我的心头,像一块巨石,让我走不进婚姻。背叛给一个男人带来的伤,不亚于摧毁一具生命。后来,我遇到了现在的妻子——李小萌。她是一个秀外慧中、善解人意的好女孩。恋爱的日子,我一直处在内心的矛盾和煎熬里,不能肯定与她携手就是命中注定的事,也不能肯定自己就是爱上她了……我一直犹豫不决,有种想退缩想逃跑的念头。幸好,小萌拉了我一把。在我对感情已然绝望,辨不出真情的痛苦和郁闷里,她用她的耐心和深沉的爱拉了我一把。
我们结婚了,不过我已经不想张扬。曾经想让全世界人都知道的爱情,带给我的只有累累伤痕。这次,我索性选择了隐婚。忘掉婚姻曾给我带来的伤害,就是绝口不提婚姻二字。我知道这样很委屈小萌,心底有种对不起小萌的感觉。但我想,如果有一天她像蕾一样离开我,我的再婚因为没有人知道,就没有附加而来的揣测和流言。我和小萌没有摆酒席,也没有亲朋好友的祝贺,只是两个人简单地吃了一顿饭。她把属于我的那本结婚证要过去,说她要好好保存好,以后我想找都找不到。我心里一热,低下头去,一饮而尽杯里的酒。
在外人看来,我根本不像一个有家室的人,了无牵挂似的独来独往。有热心的朋友给介绍对象,我一律拒绝。小萌也不说什么,对我没有半句埋怨。偶尔一块被朋友撞见,他们都认为小萌是我新交的女朋友。我和小萌淡然一笑,手紧紧地牵在一起。或许,真正的红颜知己就是不论自己多么难堪,也要让心爱的人得到安全和幸福。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会找一个适当的场合公开我和小萌的关系,能够不求名分地守在一个受伤的男人身边多年,对她对我,都是一场分量不轻的考验。我环住小萌的腰,告诉她我的心里话时,她的泪一颗一颗落在微微隆起的小腹上。那是我们爱情的延续,也是小萌坚持爱的结果。我感觉幸福又重新降临到我身上。
专家点评:
隐去婚姻,满足本我
心理咨询师 阿达丽
两千多年前,婚姻就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形式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由此,关于婚姻的是是非非就开始伴随着人类文明一起发展。人们也习惯了说婚姻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许许多多的对与错、是与非的概念汇集起来,使得我们对婚姻的思考变得非常模式化,凡不符合此模式者皆为另类,应该被拒绝在婚姻大门之外。
如今的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新时代,各种关于婚姻的新名词充斥着我们的耳朵,在经历了 “试婚”“同居” “丁克”“周末夫妻”等新名词之后,“隐婚”又以它的方式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不管其“隐婚”的缘由是事例中提到的工作所迫也好,还是想享受更多的自由和快乐也好,亦或是想提高婚姻生活的质量也罢,“隐婚”隐去的只是对他人而言婚姻的外在的形式,其本质依然不变,同住一屋,同睡一床,生儿育女,并且在时间上也是有期限的。
如果说,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而言,隐婚是因为人们开始更注重人性,开始追逐心灵自由的话,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应该说是人开始关注内心的本我,更注重本我的感觉,去满足它和实现它。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依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每个人兢兢业业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为了满足自我和实现超我。而本我却经常会被压抑起来,成为人最原始、最隐私的部分。本我只受愿望的支配,不会受到什么理智、道德之类规范的约束,只会遵循“快乐”原则,满足自身本能的需要。在社会文化倡导一切人性化的今天,去追逐快乐,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已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而“隐婚”的生活方式恰恰能满足一些人想要快乐和自由的需求。事例中的万娜就是为了追逐单身的快乐,而聂星宇虽然是单位制度所迫,但是“隐婚”生活却让自己摆脱了婚姻生活的平淡,并充满了恋爱般的新鲜感觉和刺激,“像两个摆脱了束缚的孩子,只想简简单单地做原生态的自己,还原本来面目”。这两个人都是通过“隐婚”的方式,达到了本我中一些内心需求的满足与平衡。
对那些因为工作需要而隐婚的人,从表面而言,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但从深层挖掘仍然是内心本我需求的满足。就像前面第一个事例中的鲜玉女士,她认为自己是“能力不强、没有技术特长的女人”,认为在谈生意方面“已婚女人的魅力比起单身女性自然大打折扣”,这些除了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外,挖掘其内心还是在追求一种本我的需求:虚荣——以被异性青睐追逐为快乐,把别人对已婚女子的尊重和距离感,认为是被打入了冷宫,甚至是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业绩。
新的《婚姻登记条例》的颁布,使结婚、离婚这些权利,不再受行政权力的干预,更好地保护了个人隐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同时,在婚姻关系内,夫妻二人由传统的紧密“相捆”而走向松解,夫妻关系也因此有了更大的灵活性,这些都会对婚姻基石的稳固起到一定的作用。婚姻作为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双方获利的情感系统,如何经营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没有哪种选择是十全十美的,只有什么样的选择是最适合当事人的。所以,“隐婚”的双方在法律许可、保护好自我的前提下,进行某一时间内的“隐婚”,我们只能祝福他们的婚姻一路走好。
隐婚是商业化社会中的人性压抑
心理专家 睿文
婚姻是两个人相互吸引、爱恋转变为共同生活的承诺,是两性关系以法律的形式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保护。因此正常的情况下,结婚是要广为告知的一件喜事。在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今天,有的人选择不公开自己的婚姻状况,这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假如在公众面前刻意隐瞒自己的已婚身份,就不仅仅是个人隐私的问题,而是迫于某种社会压力的无奈选择。
隐婚的理由表面上看起来五花八门,其本质都是一样的——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与已婚者相比,单身者更容易得到客户的积极反馈,在工作单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在人际交往中也拥有更多主动权。因此为了生存,有的人不得不假装单身,这实在是无奈之举。
我们不禁要问:结婚是人的正常需要,何以婚姻状况会阻碍一个人的社会生存与发展?仔细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隐婚现象并不是普遍的,它集中发生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如高科技企业、媒体公关、市场营销、文化艺术等。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竞争压力大。企业一方面要求员工付出比规定工作制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多学习、多加班;另一方面还需要员工利用工作本身之外的更多有利条件去赢得市场成功,比如年轻、美貌和个人魅力等。这些做法从根本上说都起因于商业运作的需要。为了获得高利润,企业有时可以不考虑手段。未婚者没有家庭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工作,在客户面前有更大的吸引力。这些都与能力无关,而是社会商业化过度发展的结果,牺牲的是个体的人性化需要。相反的例证是,在一些较少受商业化影响的行业,婚姻状态并不影响个人的事业发展。谁听说过不许公务员结婚,教师一定要单身?所以说,隐婚不是受正常的心理动机所驱使。不需要婚姻可以不结婚,结了婚却要刻意隐瞒,只能说是特定环境下的被动选择。 隐婚不是时尚,而是商业化社会中的人性压抑。
瞒天过海,只为鱼和熊掌两不误
闻心
隐婚的重点在一个隐字。是那种瞒天过海的掩盖,是一种应对压力的策略,更是为了平衡心中的担忧而做出的无奈选择。
人们出于对自己的保护,通常习惯对外展露于己有利之事,掩藏对己不利之实,所以对于真相的隐藏一定是同个人的生存、发展等利益息息相关。然而像洞房花烛这种喜庆大事,却被婚姻当事人掩藏起来,便有些让人心生疑惑了。
隐婚可以说是经济发展下的产物。由于当代人的个人价值取向更倾向于自我成功的体验,所以社会价值往往与小家庭的和美同样吸引人。加之我们从小所获得的成功教育似乎也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生活背景而更加强调事业的发展,于是,当事业与婚姻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往往不会像我们的父辈那样只在取舍之间做出选择,而需要事业、家庭两不误。当今社会,人们对幸福的认识已与以往有所不同。幸福的成分之中,个人的社会地位与成就逐渐占据一定的比例,不论是弃业护家,还是舍家顾业,都无法实现幸福的完整。在这种情况下,隐婚这种应对两难选择的新方式的出现也就成为一种必然。隐婚只是人们应对社会压力的一种被动策略,它不仅可以保住双方的工作,也不会耽误终身大事;既可以避免因为婚姻而导致失业的尴尬,又可以保证婚姻双方社会地位的平等。正所谓是一种鱼和熊掌我皆得的理想状态。
隐婚从个人微观的角度弱化了社会矛盾,却只能达到解决一时之急的作用,无法缓解长久的压力。隐婚者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体验到捉迷藏般游戏的乐趣,然而这种新奇感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地减弱。相反,在应对外在压力的同时,人们会因为需要隐瞒婚姻的事实,而不断地体验由此而产生的新压力。这些新压力虽不很强大,却会以一种细粒般的形式频繁地出现,例如,担心由于小小的疏忽而被发现,担心伴侣身边有追求者的跟随而影响亲密关系等等。有时候这些担心出现的频率过多或者种类过于繁杂,会比某种巨大压力带来的影响更具有伤害性。这就像是一条原本宽敞的道路被我们人为地设置了一些不大不小的路障,在我们行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动精力躲避这些障碍。长时间处于警觉状态会让我们神经紧张、精神疲惫,从而引发更多的负性情绪产生。
隐婚是一个人出于各种原因的选择,但是婚姻毕竟是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它会自然而然地被社会所知。如果隐婚源自生存压力之外的因素而刻意掩盖,那么有可能是积存着当事者个人的心理问题,需要通过心理成长才能得以调整。但在生活中,更多的隐婚人仍然是出自对职业压力的应对。那么在一些职位对婚姻尚有排斥的情况下,隐婚也只能是一种面向社会而发出的屈从式的反抗。这需要当事双方在隐婚的过程中不断积极地进行有效沟通、调整心态,才可以使鱼与熊掌相生并存。
- ← 我的婚姻被“美丽”伤害了
- → 情感单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