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何去何从 的命运
“转正”的“小三”:婚姻是责任
我曾是第三者,现在那个男人已是我丈夫,我们在一起八年了。
十几年前,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他,当时我已离婚,而他,还是另一个女人的丈夫。工作让我们从对方的点滴中感到默契,找到共鸣。
然而,在我们这样的相爱中,毕竟有受害者,我们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离开了挚爱的军营,而我失去了大好的前程。在漫长的法律程序中,苦苦等待近两千个日夜。当他带着一纸离婚判决书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们已没有“苦尽甘来”的喜悦,只有彼此舔舐伤口。
因为来得艰难,这么多年来,我们对这一段婚姻抱以十二分的珍惜和呵护。经过艰苦的努力和真诚的感化,孩子们已经接受了父母的选择,我们与曾经的爱人也“化干戈为玉帛”。
每次看到报纸、杂志上有关对“第三者”的评论甚至抨击时,我总会有被触及“隐痛”般的心理挣扎。
其实,婚姻既不是“坟墓”,也不是“保险箱”,它是一种彼此担当的责任。如果没有这种责任,这样的婚姻即便没有第三者,也无法长久。相反,如果第三者的爱是建立在毁坏这种责任之上的,那么,应该解体的就是这场“红杏出墙”的情感游戏!
永远的“小三”:情人节一个人过
每次他们(夫妻)吵架,我都会在网上不停地安慰他。这个男人很可怜,这份怜悯让我无法自拔。于是,我变成了一个第三者。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我能清楚地感觉到他对我的依赖。和我在一起,他可以笑得很开心。为了他的笑容,即使是做第三者,我也认了。
情人节到了,说实话,我很怕这个日子,太敏感了,我不能让他难做,所以不能在一起过。我这个“小三”,有爱情,却永远没有情人节。
80后“小三”:是因为爱自己
我是网络上被许多人指责的嚣张的80后“小三”。大学毕业,因为他的关系,我免去了许多求职的痛苦,有了一份稳定的可以谋生的职业。
如果和其他人一样,找一个同龄人共同奋斗,或许我们可以在这个城市勉强生存。退一步说,如果那个人可以与我患难与共,一起到老,我也许会认了清苦的生活,但我彻底不敢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
现在的我过着光鲜的生活,不必为生活劳顿,甚至可以实现一些梦想,也有能力照顾父母。我也许会生个孩子,只要有合适的条件。我不强求他给我婚姻,我也不会被婚姻伤害。
身在其中的“小三”们,有着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心酸和犹豫。有些已经有了定局,有些却注定还要继续等待命运的判决。
下一页:第三者,到底命运何去何从?
第三者,到底命运何去何从?
“小三”的三种结局
情人到底能和别人的婚姻同行多久,这个问题只有当事人才可能回答,也取决于男人和他的妻子对待情人的态度,不是我们能够预测和推断的。但从我自己的阅读经历来看,情人常见以下几种结局——
只为情付出一生
这种女子是典型的性情中人,只为情而活,为爱而生。一旦爱上了,情感上认定了,就可以为他付出一世情。即使那个男人无法给她婚姻的名分,她也心甘情愿当情人,需要时,可以为他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还可能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努力成就和他超脱世俗的爱。
前者如《天龙八部》中对段正淳痴迷不已的秦红棉、甘宝宝、阿罗、阮星竹等一干才情出众的美女。段正淳身世尊贵,才华横溢,温文儒雅,天生的风流情种,既花心又痴情,好色而不淫乱,风流却不下流,对邂逅的每个美人,都用情至深;再加上他深知女人心,能投其所好,温言软语,珍惜宝爱,所以,每一个被他爱过的女人,明知他留情而不守情,还是愿为他缠绵终生。
后者如霍桑著的《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不幸的婚姻,以及传言已葬身于海底的丈夫,使她和才貌相当的牧师丁梅斯代尔真诚相爱。后来,为了爱人的名声,她独自承担全部的罪罚。在爱人死后,毅然重返埋他尸骨的故地,重新戴上红字,直至死后葬在他身边,以便能永远依偎着他。
这些故事里的女子,甘为情而不计名分,不顾世俗冷眼,尽管无法得到向往的婚姻生活,但在爱中升华了自己,也赢得了男人发自内心的爱慕与敬重。对这类“真爱、执著爱、无私爱”的女子,我们往往很难作出指责和批评,唯有感叹相爱不能相守。但不少人在感动之余怀疑,这样的女子、这样的爱情,是否存在于俗世?
从情人升格为正妻
女人一旦对男人产生了真感情,最大的愿望还是能名正言顺地跟他长相厮守。即使开始时承诺只要感情,不要婚姻,也会随着感情的日益加深,不甘于无名无分的生活,希望努力凭借自己智慧、美貌和感情的优势,由情人升格为正妻。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由情人的角色升格为正妻者,也往往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议论,名人尤其如此。
影视红星许亚军与何晴在拍《风荷怨》时擦出火花,两个人都毅然离开原来的爱人,重新组合家庭。当记者采访何晴,说她这样做不地道时,何晴是这样回答的:他们的婚姻我不了解,但是,我想如果有问题的话,即使没有我何晴,来个李晴、刘晴,他们同样还是会离婚的。
而给过许多人爱情梦想的作家琼瑶,和她的爱人平鑫涛从相识、相知、相爱到结婚,这一对苦恋的爱人历经十多年爱情长跑,顶着世俗的巨大压力,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格外珍惜这份相守的幸福,用心经营,用爱相伴,用多年的相濡以沫向世人昭示:有爱的婚姻才持久。
以情人为业
由不得你不信,有一种类型的女人,可谓天生情人命。男人可以爱她,喜欢她,讨好她,陪伴她走过一段人生,但却拒绝娶她,以致她与婚姻始终无缘。
这种女子的最典型代表,是张爱玲在其小说《连环套》中塑造的霓喜。霓喜十四岁时,被卖给做生意的印度人,无名无分生了两个孩子,后来被印度人赶出家门。之后,由年过半百的药店老板接手,霓喜也为他生了两个孩子,表面是以正妻自居,但同样没有名正言顺的身份,以致在老板死后,她拖儿带女地被赶出家门。有钱有势的汤姆生也为霓喜着迷,他给她买房置家,但过了一段华丽的日子后,汤姆生依然娶了正当人家的姑娘为妻。身为几个孩子的母亲的霓喜,一生竟不曾得到一纸婚书,终生扮演着情妇的角色。
现实生活中,其实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女大学生当情人,出入名车的报道屡屡见于报端。有人还公然说:“其实,我已将情人当做职业。想想,玩乐一年,我就可以少奋斗十年,我干吗不尽早积蓄一生幸福生活的资本,而非要死守一个男人,过拮据而乏味的生活呢?”
下一页:专家点评
点评
为自己的行为埋单
一位心理咨询师说:“无论‘小三’们是天真抑或自私抑或身不由己抑或用情至真,终归到底,最后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埋单。”所以,结局其实从行为的开始便已注定。
一位曾经站在“小三”路口犹豫和彷徨的女性说:爱,同样会有善恶之分,同样会给这个社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爱”如无善果,就会像撒旦,充满邪恶,以爱之名,摧毁许多爱,而这种摧毁的受害者,不仅有当事人,还有彼此牵连的家庭,包括孩子。所谓的“爱”结出这样的“恶果”,必然不是一个有着善良和自尊的女性所希望的。
潇洒或犹豫的“小三”们,是否也曾想过“责任”?正如开头那个事例所言,建立在毁坏这种责任之上的“爱”,终归只是一场“红杏出墙”的情感游戏。
对于尚存有“和平共处”幻想的“小三”们,许许多多的过来人提醒,别过高估计了自己,过低估计了本质。在现实和结局中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放不下曾嗤之以鼻的名分。
在情感论坛上,在心理指导者的博客上,越来越多的女性把自己的犹豫和困惑摆出来。她们坦言,已经作好面对谩骂的准备。
也有女性来信说,媒体应该更多地以积极的态度去教化和引导,而不是让这些人成为这个社会的边缘和弱势群体,备受攻击。
这大概也是社会的进步。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已经对“出轨”、“小三”的现象习以为常,甚至给予宽容的态度。而是,我们仍然相信,这些人不慎深陷其中,并非出于对他人家庭的恶意破坏。
无可辩驳,她们的行为已经对他人、也对自己造成了伤害。让事实呈现,并让更多的人来讨论、批评甚至谩骂,也许可以让当局者更加清晰地看到真相。
以爱之名,去爱自己、爱他人,让彷徨的自己更有勇气去割舍不应该留存的关系,也更有勇气去相信去追求去维护可以让社会理解、受亲人祝福的幸福,这是对“小三”们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