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第一财富 > 方子 > > 详细内容

胆道蛔虫病

常见症状
  1.腹痛: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偏右方阵发性“钻顶”样剧痛,难以忍受。病人常弯腰捧腹,辗转不安,大汗淋漓,极为痛苦。可伴右肩、背部牵涉痛。
  2.恶心、呕吐:常较频繁而剧烈,吐出物多为胃液和胆汁,有时吐出蛔虫。
  3,发热和黄疸:早期多无发热和黄疸。合并胆道感染,即呈寒战、高热,并可出现黄疸。

常用中成药
  本病属中医蛔厥范畴,可分以下两型辨证治疗。
  1.气滞型 症见上腹部剑突的右下方阵发性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腹部仅有轻度压痛,无发热,无黄疸,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宜:理气止痛,安蛔驱虫。
  可服:乌梅丸、乌梅安胃丸等。
  2.湿热型 症见腹痛,为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加剧,发热畏寒,或出现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热利胆,通里驱虫。
  可服:乌梅丸、乌梅安胃丸,并加服甘露消毒丹、三黄丸或茵陈五苓丸。本病临床症状消失后,约有1/3的病人蛔虫仍然残留胆道,因此应继续服药7—10天,使 蛔虫排出胆道。

常用西药
  1.阿托品:0.3毫克口服,每日3~4次。或0.5毫克,肌肉注射。
  2.硫酸镁:33%硫酸镁10~12毫升,每日口服3次。
  3.驱蛔灵:4~4.5克,睡前顿服。或驱虫净150毫克,晚餐后顿服。
  4.阿斯匹林:每次1克,每日3—4次。或用0.5%稀盐酸30毫升一次顿服。
  5.抗生素:用于合并胆道感染,如氨苄青霉素,每日4~6克,静脉滴注。使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可选用庆大霉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