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小小“病西施”,病由亲吻起
小柿长得很漂亮,乌黑发亮的头发,圆溜溜的大眼睛,又白又嫩的皮肤,加上一张乖巧甜蜜的小嘴,十分讨人喜欢,人称“小西施”。妈妈爱洁尤其疼爱她,七八岁了,还经常一边叫着“乖孩子”、“好宝贝”,一边亲她。
可是,小柿最近老是皱着眉头,说心口嘈杂、泛酸,不爱吃饭,有时想呕吐。本来红润的小脸蛋也渐渐变得蜡黄,体质越来越差,隔三差五地伤风感冒,成了个小小“病西施”。
爱洁心疼女儿,多次带她到医院检查,可一直没能查明原因。最近,一位当医生的朋友告诉她,有家医院采用碳13尿素呼气试验,不会有什么痛苦,兴许能查出来。于是,爱洁带小柿去做了检查。果真查出了原因,原来是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简称HP)。
爱洁大吃一惊,忙问医生这是什么怪病。
医生告诉爱洁,小柿得的病并不怪,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颇为常见。上海对1119名7~14岁健康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感染率为40.9%,几近一半。有关资料还显示,50%以上成人是在儿童期感染幽门螺杆菌的。
“莫不是吃进去的?”爱洁问。
“你说得不错,‘吃’的方式各种各样。”医生点点头说,“寄居在胃内的幽门螺杆菌,可随着胃黏膜上皮的更新脱落,通过胃肠道随粪便排出,污染蔬菜、水果或其他食物,乃至手和用具。如疏忽了食品清洗、消毒,或饭前洗手等环节,就很容易将病菌吃入体内。”
“可是,我家小柿吃饭很注意卫生的呀。”对此,爱洁绝对自信,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平生最爱整洁干净,家里消毒柜、消毒液等一应俱全,使用率高,方法正确。
医生说:“现在以这种方式感染的比例已明显下降。不过,还有另一种途径。你喜欢亲孩子吗?有没有嚼了食物喂孩子?”
这一问,爱洁脸红了,她正好有这种习惯。孩子小时候不必说了,那真叫亲不够,现在都上小学了,还经常亲自尝尝菜的冷热,再喂到她嘴里去。
医生见她不说话,又问道:“你是不是也有胃病?”
爱洁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医生告诉她,如果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亲吻婴幼儿,或嚼了食物喂孩子时,病菌就可通过唾液或食物,进入孩子消化道。
“不过,病菌在我胃里,又不在嘴里……”爱洁有些疑惑地说。
“不错,病菌是在你的胃里,但是你有时候嗳酸水吧,你想,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不就可以由此‘溜’出来了么?”
“我真后悔,”爱洁对医生说,“早知如此,我一定注意了。”
医生说:“感染途径有很多,不能绝对肯定是你传给孩子的。待检查以后,才能确定你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家里其他人也可能感染此病,也需要查一查。还有,牙具、医疗器械等等,也可能作为传播中介物。”
“这可怎么办呢?”爱洁问。
医生说:“我马上就给孩子开药,你检查确诊以后,也得治疗。至于其他措施以及预防方法,相信有些方面你可能已经做得很好。比如生熟菜板分开;玩具洗净、消毒或晒太阳;教育孩子饭前认真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菜或未洗净的瓜果;吃饭采用分食法,使用公筷;等等,只要坚持下去就行了。另外就是你要改进的了,孩子吃的、喝的东西,不要经过你的嘴,更不要嚼了食物喂孩子。你生病时,切不可吻孩子的口唇、面部,乃至双手。”
爱洁认真听了,一一记在心里。末了,医生又想起什么,问:“你家里有没有宠物如猫呀狗的?”
“有一只小猫,小柿挺喜欢的。”爱洁回答说。
“当心,”医生说,“与动物太亲近或许也会感染幽门螺杆菌。”
爱洁取了药,又预约了自己的检查日期,便带着女儿回家了。
- 上一篇:[少儿]一腔关节血,几代遗传病
- 下一篇:[少儿]孩子,跟我走出孤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