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补不直下肢
一年过去了,双胞胎的妹妹开始下地蹒跚而行,但姐姐却一直下不了地。同事们讲莫不是这小家伙缺钙?周老师便买了很多牌子的钙片、鱼肝油给孩子吃。又过了几个月,小孩稍微能站一下,但是一跨步就像鸭子一样左右摇摆,而且一侧下肢总是蜷曲着。周老师这时才急了,赶快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我给孩子详细检查后,照了X光片,原来竟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周老师不解地问,我和我爱人都没有得过这种病,为什么偏偏这个小孩会得?这种病是不是与缺钙有关?如果是缺钙,为什么吃了那么多的钙都没用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不能通过补钙来治疗的,最主要是因为它并不是机体缺钙,而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引起的。它的发病机理现在仍然不很明确。常见的原因有先天的胚胎基质发育异常、胎儿在母体子宫内位置不正(如臀位)、髋关节囊或关节韧带松弛以及产后背抱时两腿姿势不正确等原因。所以如果诊断不明确而一味强调补钙,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延误病情,使患儿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目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并不低,据专家统计,每千人中就有4~10人发病。小孩出生后,背抱小孩的习惯对发病也有很大影响。比如在广东地区,一般父母都喜欢用宽布带托起小孩臀部,让其双腿叉开,背在胸前或背后,由于髋关节处于屈曲外展位,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就很低,甚至80%的病孩在早期就得到了纠正。
许多学者都普遍认为新生儿和婴儿期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黄金时期。因为这段时间小孩的韧带柔韧性和可塑性很强,只要将患髋保持在外展屈曲位(也叫蛙式位),比如在两下肢间放一较大尿枕,或者佩戴一个像广东人背小孩的连衣挽具,维持2~3个月左右就可以恢复正常。这个方法可以避免由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甚至手术治疗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到了半岁至一岁半,许多患儿的关节囊和韧带由于长期处于畸形位置上引起挛缩,那就不能通过上述方法自然复位了,这时就需要手法复位,用蛙式石膏或者外支架固定半年。
到了一岁半以上,由于年龄增大和下地负重,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会发生挛缩,骨质形态会发生畸形,这时患儿就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才能治愈了。
因此,早期发现、及早纠正是决定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预后的关键。由于新生儿和婴儿不负重走路,又不会说话,还有一部分患儿临床症状较轻,看起来正常,不易发现,所以容易被忽视。但是只要父母仔细观察,很多患儿还是可以被早期发现的。比如给婴儿穿衣服时发现下肢常常处于蜷曲的位置,用手可以拉直,但是这时小孩常会哭闹,松手时下肢又缩回屈曲状;抱起婴儿直立时发现下肢一边长,一边短,臀部、大腿内侧的皮肤折皱不对称等,这时父母就要警惕,赶快到医院找医生检查了。对于稍大一些的幼儿,如果发现小孩下地行走比正常小孩晚,站立时一条腿短缩,有的甚至站立时臀部后耸和腰部突出,走路时步态像鸭子一样左右摇摆,容易跌倒,就不要简单认为是缺钙,这时就应该怀疑髋关节有问题了,要及早到医院诊治。
- 上一篇:一根布一“勒”掉了一个脚趾
- 下一篇:婴儿为何吐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