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第一财富 > 病痛 > > 详细内容

人在旅途:代号“健康‘霞客’行”

    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既可饱览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又能促进身心健康,是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但是,由于旅途劳累紧张,一些疾病也会乘虚而入,给本来甜蜜的旅途掺入些许苦涩,使人游兴全无。据国家旅游部门统计:外出旅游时,约20%~50%的旅游者在旅途中会发生至少一项以上的健康问题,1%~5%的人需要医疗保健照顾,0.01%~0.1%的人需要急诊服务,10万人中约有1人会死亡。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五一黄金周啊,你游我游大家游啊!”老婆美滋滋地哼着小曲从门外进来,冲着伏案工作的老郭说:“马上快五一啦,你赶紧琢磨琢磨,咱们全家去哪儿旅游。”

 一听老婆这话,老郭不由得头皮发炸,愁向脑门生。为啥?原来,两口子都喜欢旅游,经常以老徐(徐霞客)为榜样。去年的五一和十一两个假期,都是由老郭拟定出游计划,可是每次回来,老郭都要生一肚子闷气。何故?老婆不满意呗,不是这儿不顺啦,就是那儿痛啦。总之三个字:不满意。可想而知,老郭听到老婆布置下来的任务得有多郁闷。可郁闷归郁闷,老婆大人的“懿旨”还得按时完成啊。苦思冥想了多时,老郭终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何不效仿军事演习,在纸上练练兵?我把旅游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然后交给老婆大人定夺,即便日后又不满意,也是经她确认的,怨不到我头上。

 

    想到此,老郭不禁释然,在纸上疾书起来:

五一旅游“军事演习”名称:人在旅途

代号:健康“霞客”行

部队构成:老郭父母、老郭、老婆和女儿

司令员:老婆

参谋长:老郭

演习目的:充分考虑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健康问题,并制订相应对策,把威胁降到可控范围内。

备战阶段:演习前的整装、部署

千里跃进:足下功夫要做好

 

功夫一: 足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是“军事演习”,“行军”必不可少,脚上的鸡眼使人走路、受压时疼痛明显,便成为首先需要消灭的“内奸”。鸡眼多发生于经常受压和摩擦的部位,如足底及足趾,因其形状像鸡的眼睛而得名。鸡眼为豌豆大小、微黄、圆椎形的角质增生,有中心角质核。其基底向外略高出皮肤表面,尖端呈楔状嵌入皮内,触之坚硬。常单发,偶有多发。

 如何拿此“内奸”来“祭旗”?其实方法也很简单:

 首先,可用鸡眼膏来消灭它:先用热水浸泡患处,削去表层角质增生部分,并尽可能将中心角质核小心削去,同时要注意保护周围的正常皮肤,以免伤及无辜。将鸡眼膏的红色药块对准此核心部位贴牢,5~6天换药一次,换药前先削去已泡白的部分,直到鸡眼脱落。

 其次,如觉得贴药膏麻烦,可到医院采取电灼、激光、液氮冷冻等现代化“武器”将其击毙,或直接采取“斩首行动”——手术切除之。

 

功夫二: “行军”鞋袜

 脚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该讲究讲究鞋袜啦。

 首先,“行军”不要穿新鞋。因为脚与新鞋未经磨合,穿新鞋容易使脚疲劳、受伤。

 鞋子穿上后,感觉一定要舒适,可让自己的脚板给鞋子评一下分:看看脚趾是否可以活动,如不能活动,说明鞋子太小,正常应在脚尖前端留有1厘米左右的空隙。穿好后,最好走走看,如果脚跟与鞋跟之间会滑动,就容易擦伤脚,这种鞋子也是不合适的。

 在双脚与鞋摩擦多的地方,可以涂些凡士林或油脂类护肤用品,以减少摩擦,防止双脚受到损伤。

 另外,鞋带不可系得太松或太紧,那样会使双脚过早出现疲劳,且易受伤。要用扁平的带状鞋带,不要用圆形的绳状鞋带,因为绳状鞋带不易系紧、容易松开。

 其次,针对“行军”的目的地不同,选择的鞋子也应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若去海岛或湖泊,以水上活动为主时,可选穿运动凉鞋或休闲鞋。

 如前往繁华闹市区,以参观或逛街购物为主时,选择一般的平底休闲鞋即可。

 要是以爬山、丛林探险等户外活动为主时,所穿之鞋的鞋底不可过软,否则会造成小腿过度疲劳,也不利于保护脚踝和膝盖。此时最好选择登山鞋:鞋底厚,且有大而深的花纹,抓地力强,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在碎石及不平坦的路面上能有效地防止崴脚和对脚底的伤害,并能减轻行走对膝部造成的冲击;鞋帮较高,可以起到支持脚踝的作用。

 至于袜子,大小要适中,如外出多日,最好选用棉袜(吸汗、不排汗、触觉好)或混纺袜(吸汗、排汗、触觉好)。

运输环节:

“军演”胜利夯基础

运输,自古就是兵法家最为看重的一个部分。在此次“军演”过程中,运输工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在途中规避危情,才能让“战士们”身心健康地抵达目的地。

 

运输工具: 汽车

 关键词一: 晕动症

 解决方案:有晕动症的人外出旅游时一定要带晕车药。如果是长途旅行,可在上车前预服一片。另外,还可以在太阳穴搽风油精或清凉油;嘴里含话梅或陈皮;在肚脐上贴一块伤湿止痛膏;取鲜姜两片,用胶布贴牢在内侧手腕的内关穴上,或含在嘴里,都能够预防及减轻症状。

关键词二: 旅行者水肿

 解决方案: 外出旅游时,由于长时间乘车,晚上会感觉足部麻木、发胀,小腿及脚背发生水肿,严重者甚至可发展至全身。这是由于在乘车途中,双腿长时间地维持着某一弯曲位置,下肢血液不易回流至心脏,于是血管中的水分逐渐渗漏到周围组织中,形成下肢水肿。因此,长时间乘车时,应经常变换体位,或站一会儿,或抬高下肢坐一会儿,也可用手从上往下进行下肢按摩,帮助血液回流;中途休息时,下车散步几分钟,以疏通血脉、放松肌肉;夜间就寝前,可用微烫的水泡脚10~20分钟,以扩充下肢血管,消除水肿。

 

运输工具: 飞机  

关键词: 禁忌人群

 解决方案: 飞机的迅速、便捷让很多人在出行时把它当成首选交通工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搭乘飞机的。根据医学研究,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选择飞机出行前,可试着爬一层楼的台阶看看,若无不适状况,方无碍搭乘飞机,但在登机前最好请医生进行评估。  

 此外,近期内刚刚动过手术的人,或患有出血性胃溃疡、中耳炎者,也不适宜搭乘飞机,以防万一。 

 

运输工具: 火车  

关键词: 旅途精神病

 解决方案: 在拥挤的火车上,人们很难活动,会产生束缚感和压迫感。此外,旅客对人身及钱财的安全感降低,心理压力增大,精神高度紧张,不敢放心入睡。久而久之,身体就会产生反压迫的应激表现。轻者心情不好、精神紧张、易暴躁,严重者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出现幻觉,总感觉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于是发生攻击他人、自伤、跳车等行为。所以,在乘车过程中,可通过打牌、聊天或看书等方式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尽量不去想旅途的枯燥和疲惫,给自己减压。如果实在觉得憋闷或心情烦躁,可以往太阳穴上抹一点风油精或清凉油,或放在鼻子下闻一闻,让自己逐渐镇定下来。

百宝药箱:准备充足打胜仗

 行军打仗,讲究轻装上阵,把“家庭小药房”等辎重全带上,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根据“行军”途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准备一些常备“武器”,还是有必要的。

 风油精(或清凉油): 属于小规模“武器”。尤其到了南方,难免会受到蚊虫的骚扰。如果抓挠不得法,皮肤破损便有可能导致局部感染,此时,风油精就派上用场了。另外,如果有轻度的晕车现象,在内关、合谷等穴位搽上一点,还可减缓晕车时的呕吐反应。

 红花油: 红花油对烫伤、扭伤等有一定的疗效。

 止泻药:没有比旅游途中闹肚子更让人恼火的事了,所以,准备一些黄连素、痢特灵,或其他止泻药物,如藿香正气丸、保济丸等,十分必要。

 助消化药: 旅游在外,由于地理环境及饮食变化,难免引起水土不服,消化系统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准备点藿香正气液、吗丁啉等,不失为好的选择。

 安眠药:旅游时项目繁多,日程紧凑,难免筋疲力尽,加之睡眠环境更换了,有些人夜晚总会难以入眠。此时,吃点安眠药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强迫自己“数羊”强多了。

 抗生素: 在旅途中,带上少量高效的抗生素,以免发生感染(如扁桃体炎、肺炎等)时措手不及,耽误病情。

 心血管类药:与老人一同出游应注意,有冠心病等病史的老年人有时会在旅途中突然发病,因此,应随身配备一些急救药物,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硝酸甘油或救心丹等。

进行阶段:不可缺少的攻略手册

 在基本的备战项目完成后,“演习”的大幕就拉开了,各种“军情”将纷纷涌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时,“战士们”手头的各种攻略手册就成了取得胜利的“法宝”。

“女兵”攻略

 假想敌: 月经来潮

 应对策略: “女兵们”由于生理特点所限,在旅游中更应该注意身体保健。月经期间,子宫颈口较松,抵抗力减弱,因此,“女兵”此时最好避开月经期,以免过度疲劳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妇科疾病。

 如果在旅途中恰逢“好事”来临,则应调整旅程安排,减少坐车、徒步等活动,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卫生巾应随时更换,保持会阴部的干燥和清洁。此外,禁止盆浴、性交以及游泳等活动。

 如果月经较准时,在确定旅游日程时,恰逢月经即将来潮,也可口服避孕药以作应急措施,调整经期。

水土攻略

 假想敌: 水土不服

 应对策略:水土不服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纳差、吐泻、易着凉、精神不振、失眠等,这是由于气候、地理条件、当地水质及饮食习惯改变造成的。

 初到异地,要根据气温增减衣服,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度。经过一定时间,水土不服现象就会消失。因此,轻症者不需特殊治疗,注意休息,调整生活节奏就可以了。症状严重者,如发生感冒、腹泻、过敏等,可在“行军小药箱”中取出相应药物,对症治疗。

 此外,平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不挑食、不偏食,则是避免发生水土不服的基本措施。当然,这就和平时“军训”的强度和密度相关啦。

高原攻略

 假想敌: 高原反应

 应对策略: 一般将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当海拔达3000米时,虽然肺泡氧分压下降,但体内血液中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仍可达90%的饱和度,以致人体缺氧不明显,损害不大,当海拔达5500米时,肺泡的氧分压则严重降至仅为海平面时的1/2水平,此时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仅为40%,使人出现头痛、头昏、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胸闷、胸痛、疲乏无力、口唇干裂、鼻衄等缺氧症状。

 由于人体分解脂肪比分解糖类需要更多的氧气,在到达高原后的7~10天内,饮食结构应作出调整,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增加糖类的摄入,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食、多餐,晚餐不宜过饱。

 在高原环境中,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故应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铁剂和维生素B族等的含量,多吃一些瘦肉、蔬菜和水果。

 高原地区干燥,水的表面张力小,人体运动时通气量明显加大,呼吸失水增加。特别要注意,初入高原者常无口渴感,所以更应适时、适量补液。

 起居方面,到达当天最好不要洗澡。主张早睡晚起,枕头应适当垫高,睡眠要充足,室温不宜太高。初到高原地区,走路要尽量缓慢,不要快步走,更不能跑。

急救攻略

 旅游在外,难免发生一些意外情况。这时,身边的“战友”切勿慌张,可根据具体情况,沉着地进行现场救治。

 假想敌: 各种意外情况

 应对策略:

 关节扭伤 关节不慎扭伤后,切忌搓揉、按摩,应立即用冷水或冰块冷敷,用手帕或绷带扎紧扭伤部位。24小时后,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淤、消肿的中药外敷,如条件不允许,也可采取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浸泡15分钟左右。

 昏厥 此时千万不可搬动病人,应注意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有无异常。如心跳、呼吸正常,可轻拍病人并大声呼叫,使其惊醒。如停止呼吸,则说明情况较严重,应使病人头部偏向一侧并稍放低,取后仰头姿势,然后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等方法进行急救。

 心绞痛 有心绞痛病史的人,出外游玩时应随身带上急救药品。旅途中如发生心绞痛,陪伴者首先应让其坐起,不可搬动,并迅速给予硝酸甘油含于舌下,以缓解病情。

 心源性哮喘 旅途的奔波劳累可能诱发或加重心源性哮喘的急性发作。这时,首先应对病人采取半卧位安置,并用带状物轮流扎紧病人四肢中的三肢,约隔五分钟一次,可减少进入心脏的血流量,减轻心脏负担。

 癫痫 应迅速解开病人的衣扣,松开裤带,以免病人呼吸困难。让病人平卧,将其头部侧向一边,拭去较多的口腔分泌物,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吸入气管。千万不要把正在发作的病人抱着坐起来,否则易使病人腰肌撕裂。轻轻按住病人手足,以免病人手足在抽搐时碰伤。如抽搐时间较长,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毒虫攻略

 俗话说:“三月三(农历),蛇出洞。”其实,天气转暖,不仅是蛇,也是其它毒虫活动频繁的时候。

 假想敌: 毒虫叮咬

 应对策略:

 毒蛇咬伤 外出时应避开草长石头多的地方,看到小蛇更不要轻易去玩弄,要知道,蛇越小、颜色越深,毒性也越大。

 万一被毒蛇咬伤了,不要惊慌,应立即用肥皂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涂上碘酊,并用绷带扎紧伤口的上方,越快越好,再用经乙醇或烧灼消毒的小刀割开伤口,挤出毒血,并减少活动,延缓毒素扩散,争取两小时内送院治疗。如果蛇已被打死,则应将它装在容器内,一同带到医院鉴定。

 蝎子蜇伤 蝎子一般出没在木材、岩石下和建筑物中。在室内,蝎子可隐藏在衣服、鞋子和被褥中,所以,在穿衣服和鞋子前,应仔细检查。晚上睡觉前,要检查被褥。

 蝎子蜇人时,毒腺分泌毒液,通过尾刺进入人体。人被蜇伤后,应立即将尾刺取出,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蜇伤处,尽早把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蜂类蜇伤 蜂类常常在被惊动时蜇人,所以应避免接近蜂类,特别要注意避免惊动成群的蜂类,因为多处蜂蜇伤有可能致命。蜂尾一般有毒囊和刺针,刺针进入皮肤即放出毒液。蜜蜂往往将其毒针遗留在刺伤处,而黄蜂则将其毒针缩回。

 被蜂蜇伤后应保持镇静。如有毒刺和毒囊遗留在蜇伤处,应立即用针挑出,不要用手挤,因为这样会把毒囊中的毒液挤入伤口。蜇伤处可用肥皂水暂时清洗,如情况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结束阶段:“军演”完成后的休整、待命

健康体检:消除不良因素

 因为在旅行过程有可能传染上某种病,而有些病原微生物要在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繁殖(潜伏期)后才会发病。因此,旅游归来后,应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以便消除疲劳,尽快恢复体力。

 原来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归来后应到医院检查一次。健康者最好能进行一次体检,包括肝功能、转氨酶、胸部透视等。

 如果从有传染病史或传染病流行疫区回来,则要继续服预防药物,并观察一段时间。

 一般情况下,长途旅游归来,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进行调整,才能消除疲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果两周过去了,身体不适有增无减,则应尽快就医,并向医生提供这段外出生活史。

节后倦怠:自我调整状态

 有些人因为在“军演”过程中“尽职尽责”(尽兴出游、尽情狂欢),恨不得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排得满满的,不仅没有达到调整身心的目的,反而身心疲惫,到假期即将结束时,想到又要面对枯燥的工作,便产生忧虑和上班恐惧感,甚至上班当天便想逃避。

 因此,“军演”的训练量要适度,不要把活动日程安排得过满。理想的状态是,在上班前一两天就能结束“军演”,以便把自己的生物钟和精神状态都调整到正常。并在家考虑一下上班要做的工作,或拟一份工作计划等,以便让自己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刚上班时出现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还处于兴奋状态、失眠等,这是因为出现了暂时的适应障碍,过一两天应该就会消失。对于一些实在不能进入工作状态的人,最好坚持一下,硬着头皮按日程表实行作息。一旦开始工作,真正投入进去,就会发现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烦人,甚至可能焕发出新的工作激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