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诊早治,“疯”病未必疯
一位医学生的故事
记得多年前,有一次给医学院的学生上课,讲授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内容。课后,有一位学生偷偷找到我,说自己有一些情况与我在课堂上讲的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很相似,请我帮他看看。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一系列的检测,他确实是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发现及时,加上以后给予了全面、系统的治疗,这名学生状况一直良好,顺利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也拥有了一个幸福家庭。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疾病,患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在精神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未明,且好发于25~30岁的青壮年,无论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还是其他方法治疗,均不能根治。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疗,是争取精神病患者享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防精神残疾的最好方法。
早期常被误为“失恋”或“夫妻关系欠佳”
遗憾的是,在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阶段,病人缺乏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有些病人的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也没有基本的认识,往往认为病人呈现出的早期症状是“思想问题”、“性格问题”或“年轻人好高骛远”等,而未予以重视。更有甚者,因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以25~30岁者居多,而此年龄阶段又是婚恋阶段,故病人在早期出现的种种精神异常往往被人们误认为“失恋”或“夫妻关系欠佳”,丧失应有的警惕。病人往往在发病1~2年甚至多年后,症状逐渐明朗化才被家人或同事认识而送到精神科或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但为时已晚了。
在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阶段,许多病人(尤其是文化层次较高或有一定医学常识的病人)也会对自己在思维、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异常有所认识,就如我的那位学生。但大都不敢确定,迟迟不去医院精神专科看,结果随着病情的发展,最后就再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了。另一方面,有些家属其实也已察觉到患者有行为异常,本应及早向专科医师咨询与求治,然而许多家庭的做法却令人遗憾,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说出去今后不好做人”。病拖延不治是很有可能日渐加重的,到最后纸终究包不住火。
形形色色的早期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可有如下几种表现:
思维异常 病人沉湎于与学习工作无关或与自己的学识不相称的高深理论如人类和宇宙的起源、哲学理论、发明或创造等探究之中,整日冥思苦想;或闭门造车,撰写无任何学术价值的论文或小说文稿,虽被出版部门多次退稿,但仍固执己见。有的病人说话单调、重复,无具体内容;有的病人疑心过重,认为周围的人无故议论自己的言行,甚至认为宣传媒介也参与其中。
强迫观念或行为 此类现象较为常见。病人不能自控地去思考一些无关紧要、烦琐、荒谬离奇的问题,或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反复洗手、检查,虽经解释能勉强接受,但片刻后又去重复地思考或行动。
情感异常 病人对周围环境的兴趣逐渐减退,体验高级情感或细腻情感的能力逐渐减退甚至消失,对家人缺乏亲切感,对家人的生老病死等漠不关心,甚至充满敌意。有的病人易伤感,会因小事而流泪,易激惹甚至暴怒;有的病人可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症状。
行为异常 病人不明原因地出现行为的改变或适应能力的下降,与以往判若两人。原本活泼、开朗、整洁、学习成绩好、工作认真的人,会逐渐变得孤僻、不合群、被动、懒散、学习成绩下降,总是违反学习或工作纪律而屡教不改,并因此被认为思想有问题,甚至挨批评、受处分,但病人却我行我素,对他人的指责或善意的批评不予理会。有的病人可出现性欲亢进等本能活动的增加,或突然出现残暴的行为。对异常的行为,部分病人会有所察觉,在被人问及时往往会加以掩饰或托词搪塞。
感知觉异常 病人常有特殊的躯体不适、头痛等感觉,或对外界事物的大小、光泽度、颜色、形状等的感知觉发生异常,或总是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实无),或因认为容貌发生了变化而整日照镜。
类似神经衰弱等疾病的表现 病人出现失眠、多梦、头晕、头痛、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现象。有的病人自认为患了严重疾病或不治之症,并因此而焦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如若自己或亲人朋友中有类似情况的,一定要提高警惕,早点到医院的精神专科咨询检查,切不可拖延,以免留下终身遗憾。
- 上一篇:开刀能治愈精神病?
- 下一篇:抗精神病药,“名声”不好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