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尿钙”真能决定补钙量?
验尿钙诊断缺钙的方法本来就是有缺陷的,凭简单的一次尿钙浓度测定来诊断缺钙与否并不科学,因影响尿钙排出的因素实在太多了。首先是饮食,吃一顿含钙丰富或高蛋白的饭菜、咸鱼咸菜等含钠高的菜肴,尿钙马上就会增加。相反吃了很多富含草酸的食品如巧克力等,又会妨碍钙在肠内吸收,而使尿钙减少。体内生理状态也会影响尿钙的排出,如喝了很多水会增加尿钙,而脱水会减少尿钙,生长发育旺盛期孩子体内的内分泌激素诸如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也会影响尿钙的排出。这些因素是不受体内钙多钙少的影响的。故一次尿钙,尤其是尿钙浓度无法反映是否缺钙,更难以一锤定缺钙的多少,诸如缺200毫克,缺300毫克等。有认为尿钙充其量只能反映饮食钙的1/3左右。
尿钙不能诊断缺钙,那么测血钙能不能反映体内是否缺钙呢?答曰:单纯测血钙也不能诊断缺钙。
这是因为体内血钙尤其游离钙必须恒定,否则会出现抽搐、强直,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人体会千方百计来保血钙,而宁可牺牲其他组织钙含量。由此可见测血钙也不能诊断缺钙。目前唯一能准确反映体内缺钙的办法是测定骨密度。
孩子应不应补钙?答:应该补钙。问题是如何补钙,是否一定要吃补钙剂?
从回归自然意义来说,补钙首先应从食物上打主意。在婴幼儿有足够母乳和牛乳已可满足钙的需要,在大一些孩子应继续鼓励喝牛奶,没牛奶可吃豆类食品,如豆浆、豆腐、炒黄豆等。此外像海带、河虾(带皮)、鸡蛋黄都含丰富的钙,不妨多吃。这些食品不仅含钙,还有孩子需要的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成分,一举多得,胜似吃钙片,吞钙粉。当然,对某些无法接受含钙食品的孩子,在某时期内适当补充钙还是必要的。也有这样的说法:吃低钙食品的人,肠钙吸收反而高。一般说,正常成人肠吸收钙量仅为食入量的1/8,也就是吃下去的钙大部分是从大便中“浪费”的。肠钙吸收受维生素D的影响,有钙没维生素D,“吃了也白吃”。婴儿缺钙、佝偻病多数由缺维生素D引起而不是缺钙所致。但也不能认为加了维生素D的钙剂,一定能吸收多一些钙,因为身体会按需要“加工”维生素D:有需要则转化为羟化胆骨醇,促进肠肾吸收钙,相反则“束之高阁”,贮存在肝脏慢慢受用。
- 上一篇:戈壁奇珍--发菜
- 下一篇:远在他乡,须防“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