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第一财富 > 病痛 > > 详细内容

不用开刀--插根管子修心脏

  一天上午,我坐在医院儿科专家门诊室里,一位抱着小孩的年轻妇女走了进来。刚一坐下,就不停地掉泪:“医生,救救我的囡囡吧!”“别急,慢慢说,医生会帮您的。”我安慰她。

 她慢慢地停止了哭泣。

 原来,她怀中的小孩名叫小美,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咳嗽、气促、多汗、乏力,胃口不好,消瘦,出生才三个月,就已因患肺炎两次住院了。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小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血管病的一种)、肺动脉高压。医生劝说应尽快、尽早手术治疗。但由于孩子太小,体重轻,病情重,手术开刀危险性相对较高,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很大。小美妈妈不愿让可怜的女儿冒这么大的风险,拒绝了。她四处求医,打听有没有不用开刀就能治好女儿的地方,但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

 眼看着女儿一天天衰弱下去,小美妈妈心都碎了。

 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有的大医院可以不用开刀治疗这种病,小美妈妈就抱着女儿,带着极大的希望来到这里。于是,就出现了开头这一幕……

 在给小美做了详细的体检后,我慎重地告诉小美妈妈:小美还有救,但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当天,小美被送到病房,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小美心脏在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一粗大的动脉导管未闭,直径达5.5毫米,因而出现了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所幸送来及时,先进的导管介入疗法可以大显神通了。这是一种90年代才出现的诊疗手段,所谓导管介入疗法,即通过特殊的导管及装置由外周血管(如股动脉、静脉)插入到所需治疗的心血管腔内进行瓣膜或血管成形术,或者堵塞动静脉分流、间隔缺损。由于介入疗法治疗先天性心血管病不用开刀,无手术疤痕,且并发症少,因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第二天,小美被送进导管室,在基础麻醉下采用蘑菇伞介入治疗堵塞未闭的动脉导管,仅45分钟就完成了手术,小美回到病房,小美妈妈发现女儿呼吸从未有过那样平静。一小时后,小美醒来,面对妈妈露出甜蜜的笑容。由于导管介入术仅在腹股沟有一针眼大小的穿刺点,所以患儿醒后不会有疼痛感觉。与小美同一天进行导管介入治疗的还有三个患先心病的小孩,一个是房间隔缺损,采用了蘑菇双盘伞封堵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存在的缺损;一个是肺动脉瓣狭窄,采用球囊导管把粘连的肺动脉瓣叶分开;而另一个患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由于动脉导管细小,仅用一个弹簧圈进行了堵闭。

 第三天,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四个患儿导管介入术均非常成功,患儿的情况也十分稳定。

 第四天,小美以及其他三个患儿和他们的父母都怀着愉悦的心情出院了。离开时,小美妈妈含着泪说:“医生,谢谢您,是您给了小美第二次生命!”

 众所周知,先天性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一提起,不少人都会摇头:没得治了。其实,先天性心脏病没有人们所想的那么可怕,轻型的无分流和有左至右分流的先心病可以存活到成年甚至老年;仅有极小部分重型的、有右至左分流以及复合畸形的难存活到成年,在婴、幼儿期即已夭折。

 过去先天性心血管病均需采用手术治疗,但创伤大。如今,随着导管介入技术的引进和日益完善,成功率越来越高(95%以上),部分先心病如动脉导管未闭、二孔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瘘、肺动静脉瘘等都可采用介入治疗。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不是所有的先天性心血管病均能采用介入治疗,如复杂的先心病、紫绀型先心病仍需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