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蚯蚓”爬上腿
下肢浅静脉容易形成“蚯蚓”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伸长、扩张、蜿蜒而迂曲的状态,多发于大隐静脉。这是一种临床表现,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下肢浅静脉曲张不会自行愈合,且会逐年加重,早期可无症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因此往往不被人们重视。随着疾病的进展,可有一系列表现,轻者生活和工作受到妨碍,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病残。
人体下肢的静脉系统有深浅之分,深静脉位于肌肉中间,受肌肉的保护,不会发生静脉曲张;浅静脉位于疏松的皮下组织中,周围缺乏支持和保护,因而易曲张。下肢血管位置比心脏低,浅静脉曲张的发生还与地心引力有一定的关系。下肢静脉里有很多单向开放的瓣膜,正常情况下,由于瓣膜的作用,静脉里的血液不会倒流。当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血液倒流或不能正常回流时,就可导致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有两大类症状
根据服务员小刘的临床特点,我们可知道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表现,主要有两类:
一是曲张的静脉引起的症状,小腿有疼痛、酸胀和沉重感,在午后或久站后出现或加重,晨起或平卧后可消失。小腿上可出现 “蚯蚓”状的青筋,这就是隆起、扩张的浅静脉,抬高下肢后青筋消失。久而久之,症状越来越重,青筋越来越暴露,严重的可以迂曲成团块状。
二是静脉曲张引起的并发症,由于低氧的静脉血长期淤积于下肢,造成小腿下段皮肤发生营养障碍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内踝附近皮肤抓痒、湿疹、皮炎、色素沉着;曲张的静脉受到外伤时易破裂出血,且难以自行停止,久之形成迁延不愈的溃疡,有时还会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
预防第一,常做踮脚运动
下肢静脉曲张重在预防,避免长时间站立不动,若因职业限制须久站的话,可在原地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踮脚运动(即原地站立,双脚并拢,用力踮起脚尖,然后放下脚跟,再重复数次。这样可促使静脉血液向上回流入心脏)。在工作之余,可抬高下肢、按摩小腿以促进血液回流。
对于重体力劳动者,应尽量减轻劳动强度,若受职业限制,可在医生指导下打绑腿或穿弹力袜,以促进静脉回流,工作之余抬高下肢并按摩小腿(两手做合抱动作,由脚踝向上挤压按摩小腿,重复数次,这样也可促进静脉血回流)。
肥胖病人的临床表现一般较严重,且多为双下肢病变。因此一定要减肥,以减轻下肢的负担,尽量避免负重劳动。
孕妇发病也很常见,怀孕次数越多,患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怀孕期间应注意休息,不要让腿部负担过重,可适当抬高下肢,经常按摩小腿。若发现有早期静脉曲张的迹象,应在医生指导下穿弹力袜。
- 上一篇:膀胱太敏感,做女强人真难
- 下一篇:无痛血尿者,应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