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蹊跷的肌肉疼痛
柯老师的爱人陪她看过不少医生,有的诊断为“筋膜炎”,有的诊断为“风湿性肌痛”和“神经官能症”。吃了不少止痛药,效果就是不明显。
经人介绍,柯老师请省人民医院风湿科刘主任会诊。刘主任询问了她的病史,并详细地做了体检,用手指施加一定压力触诊双侧腰背部、臀部及下肢,发现有11个特异的压痛点,后经摄腰骶部平片、CT检查及有关化验检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等。最后刘主任在病历上郑重地写下“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看到这个陌生的名词,柯老师忙不迭地问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呀?”刘主任耐心解释道:“纤维肌痛综合征以中年妇女多见,据统计,美国有3 %的女性和0.5%的男性患此病。既往诊断为‘纤维炎’,直至1990年才更名为纤维肌痛综合征。该病以慢性弥漫性肌肉疼痛、乏力,伴持续睡眠障碍为其突出表现,其他尚可合并慢性下腰痛、不宁腿综合征、情绪障碍等。不少患者合并有多种其他综合征,如偏头痛、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盆腔综合征等,有少数患者还与类风湿关节炎等并存。”听到这儿,柯老师焦急地问:“这病要紧吗?”刘主任答道:“这种病预后良好,不会危及生命。”
柯老师爱人在一旁问道:“这病是咋引起的?”刘主任不紧不慢地回答:“说起这病的发病机制,正如其临床表现一样扑朔迷离,先前一直认为是一种肌肉毛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这是由生物、生理及心理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弥漫性疼痛,其奥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司令部’内部起了变化,使患者对疼痛刺激的阈值降低,‘司令部’敏感化,致使患者对痛觉过敏所致。”
“那么,如何治好这缠身的毛病呢?”柯老师问。刘主任和蔼地应道:“卸下心理包袱,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睡眠,进行运动锻炼,均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后来,柯老师在刘主任指导下服药,并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不久,课堂上又传来了她朗朗的讲课声。
- 上一篇:有些股骨头,坏死了还能留下来
- 下一篇:骨折固定:不用石膏,胜过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