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关节为何不“听话”
徐阿姨闻言大怒,为让谣言不攻自破,她到医院就诊,被转至风湿科。经检查发现手指关节已遭破坏,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医生告诉她,两年前出现的双手发僵的感觉称为晨僵,是类风关的早期症状之一,当时如能引起重视并及时治疗,病情就可得到控制。
晨僵,疾病信号
晨起局部或全身性关节活动不便的主观感觉在医学上称为晨僵。晨僵常常被误认为是受寒、受潮、睡觉姿势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迷信者也有认为是鬼上身,甚至作法驱鬼。但晨僵其实和这些没有关联,它通常是疾病的信号,尤其是类风关的重要症状和诊断依据之一。类风关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四肢小关节,可引起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是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据统计,患病10年以上,约50%的患者因此病而残废。此病不仅侵犯关节,还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类风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60岁居多,女性多见,目前我国约有400万患者。
晨僵持续1小时,超过6周者,有50%~60%的可能为类风关。90%的类风关患者有晨僵,而且可能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晨僵常代表病变在活动,是评估疾病活动性的一个便利指标。随着病情的缓解,晨僵常会减轻,但这点并不绝对。
虽然人们常把晨僵和类风关联系在一起,但晨僵并非类风关的特异性症状,不少风湿性疾病都可以出现晨僵,如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纤维肌痛、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皮肌炎等。因此仅有晨僵症状,还不能明确诊断是哪种疾病所致,要对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才能确诊。
奇怪的晨僵症状
晨僵通常在活动(或热敷、热水浴)一段时间后逐渐得到缓解,但严重者可持续全日。晨僵常被描述为关节“活动受限”、“活动不灵便”、“活动困难”、“发僵”、“固定住了”、“发紧”、“板住”、“胶粘样”、“锁住”、“握拳困难”、“腰部活动不便”、“手抬不起来”等等。约一半的病人在描述晨僵时,会提到疼痛。虽然晨僵也可以伴随关节疼痛,但两者是不同的感觉。晨僵可以作为孤立的症状出现,也可以伴随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变形等,或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晨僵不一定局限在手指、脚趾等关节,也可以发生在膝、肘、肩、颈、腰背等全身各个关节。晨僵可能出现在单侧或双侧,也可能呈游走性,即从一个关节转移到其他关节。
出现晨僵怎么办
出现晨僵不一定都是疾病,病理性的晨僵应与生理性的轻度晨僵区别。老年人有轻度晨僵是正常现象,时间一般短于15分钟,程度较轻,易于缓解。但如果晨僵时间长,或伴有关节肿痛等,则提示有潜在疾病。由于晨僵的病因众多,局部针灸、理疗等只是治表。发现晨僵后,关键是去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以便寻找病因,做针对性的治疗。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能够缓解病痛,减少功能损害,避免残废。
- 上一篇:无颈肩酸痛的颈椎病隐患大
- 下一篇:下水道“里的寻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