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多留个心眼
什么是类癌?
类癌又称类癌瘤,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的嗜铬细胞的新生物,此种肿瘤能分泌5-羟色胺(血清素)、激肽素、组织胺等生物活性因子,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症状、心脏和肺部病变等,这一组症状便称为类癌综合征。除阑尾类癌外,大部分类癌发生于男性较多,90%以上类癌发生于胃肠道,主要见于阑尾,末端回肠和直肠,少数发生在肺、支气管、胆道、胰管、卵巢等。
皮色多变是重要特征
类癌病人常有皮色瞬息变化的现象,多半由潮红转紫红再转为苍白,历时从数分钟到半小时不等,支气管类癌引起的潮红历时较久,可达数小时至数天。每周发作1~2次到每天发作数次、数十次不一,一般随病情恶化而发作日趋频繁,持续时间延长。有时可伴有发热、出汗、流泪及流口水。进食时,尤其是饮酒可诱发潮红和体温变化。将酒加入桔子汁中口服,3~5分钟后,约1/3病人出现皮肤潮红,此种皮肤潮红激发试验可帮助判断皮色是否多变。此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吃含酪胺量高的食品、注射钙剂和儿茶酚胺类药物时也能促发症状发作。长期发作的病人面、颈处见有毛细血管扩张,小静脉扩张,常出现青紫色斑纹。皮色多变往往是类癌的早期表现,通过这一重要征兆,及时全面检查,对及早治疗类癌意义十分重大。
缘何皮色会不断变化?
类癌瘤是一种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或肽类激素的肿瘤,其中的血清素对周围血管和肺血管有强烈的收缩作用,而缓激肽则有显著的扩血管作用,因而皮肤血管不断收缩或扩张,导致皮色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由食物中摄入的色氨酸仅2%左右被用于5-羟色胺(血清素)的合成,98%进入烟酸及蛋白质合成的代谢途径。但在类癌病人,60%的色氨酸可被瘤细胞摄取,造成血清素合成增加,烟酸合成减少。烟酸的不足可引起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等症状。
多种蛛丝马迹
类癌除上述的皮色改变这一重要特征外,还有一些不能忽视的蛛丝马迹:肠子蠕动亢进,可有明显的肠鸣音,大便次数增多或腹痛;发作性哮喘;心脏瓣膜病;关节僵硬疼痛,指间关节受侵蚀等。这些表现如果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而且伴随着皮色改变,就更应高度警惕类癌的存在。
类癌是一种发展缓慢的恶性肿瘤,虽说不会很快蔓延、转移,但是仍然是有可能转移的,尤其是转移至肝脏。有肝转移者肝脏肿大,触摸肝脏后可诱发皮肤潮红及其他皮色改变。类癌一般缺乏恶性肿瘤常有的消瘦、食欲减退、发热等全身症状,也不出现特异性的异常检验结果,故不易被发现。类癌综合征,尤其是皮色的瞬息多变是类癌的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旦有此现象,必须做全身详尽检查,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主,尤其是阑尾。
- 上一篇:对“血癌”(白血病)怎样提高警惕性
- 下一篇:夏天,坚守你的胃肠道防线